2019-06-04
明報
【明報專訊】樓價高企兼政府辣稅緊箍咒下,令不少買家藉「甩名」自製首置身分入市,以節省稅項開支(見表)。財政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港府已留意到部分買家藉自製首置身分入市。未知是否意味政府稍後將就此出招。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透過「甩名」自製首置身分雖然不犯法,但相關買家並非真正首次置業,建議業主「甩名」後5年內不可以首置身分入市。
明報記者 林可為
雖然中美貿易戰陰霾未散,但本港樓價仍未見有掉頭回落之勢,上周公布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突破歷史高位,差餉物業估價署售價指數亦連升4個月,僅低於去年歷史高峰約1%,破頂料只是時間問題。財政司長陳茂波昨日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示,市場對貿易摩擦升溫的憂慮減少,環球股市復蘇,加上對美國聯儲局進一步加息的預期減退,本港樓市自今年1月起反彈,首4個月平均每月成交量顯著回升至5400宗,樓價更連升4個月,今年4月的整體樓價已較去年12月反彈近9%,較去年7月高峰僅低1%。
4月樓價較97高峰高出1.26倍
陳續稱,今年4月樓價比1997年高峰位已高出1.26倍,首季置業供款佔市民收入比重仍高達69%,大幅超出市民負擔能力,惟未來3至4年一手私宅供應量達9.3萬伙,未來5年平均每年落成量則達1.88萬伙,較過去5年每年平均落成量增加20%,政府未來會密切留意樓市。陳特別提到,買家印花稅(BSD)和雙倍印花稅(DSD)佔大市成交比例十分低,政府已經留意到部分人士透過自製首次置業身分。惟他沒有再進一步說明會如何應對。
首4月首置比例均逾九成
據Q房網數據研究中心資料顯示,4月份整體住宅買賣註冊共約8189宗,稅務局提供的4月份涉雙倍印花稅(DSD)成交個案,只有483宗,意味該月入市的住宅買家中,有7706宗、即約94%於入市時屬未持有任何本地住宅的港人。事實上,以首置客入市的比例,今年1至4月均高達90%至95%(圖1)。
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回應查詢時指出,透過物業「甩名」自製首置身分再入市並不違法,而這種做法亦沒有時間追溯期、亦沒有次數限制,變相助長有經濟實力的買家,透過不斷「甩名」再入市,以避開繳付辣稅,從而節省開支。謝偉銓認為,政府首要工作,是必須要清晰、明確界定「首置客」的定義,因為透過「甩名」自製首置身分的人士,並非真正首次買樓置業的上車客,相反他們一般均擁有豐富買樓投資經驗。謝建議,政府可考慮設立時限,如業主在「甩名」後5年內不能重新以首置名義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