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7, 2024 星期五 多雲 18° 80%

預算案無驚喜 難助長遠安居競爭力

2019-02-28    經濟日報
預算案沒有驚喜,是意料中事,因為多年以來,預算案是行政多於策略,即是加加減減那些,如免稅額增加多少,差餉退多少,薪俸稅退多少,津貼這津貼那等,一年復一年,有這些所謂派糖而派得多便高興,沒有或派得少便不高興,這些都是短期措施,不可能持久。較為長期的算是10年的醫院發展計劃及以3年為撥款期向醫管局撥款。 應免首置印花稅 紓上車壓力 先說中產最關心的住屋問題。說了多年,印花稅是中產最痛的一環,即使沒有物業的一群,購買一個基本的單位約800萬元,印花稅盛惠24萬元,數目相當不合理,為甚麼購買一個居住的單位要付那麼多稅? 多年以來,不少人包括我建議豁免首次購買住宅的印花稅,一生人一次,或採用另一種方式,1,000萬元以下的住宅,印花稅劃一為3萬元,這兩個安排可大大紓緩中產在置業方面的壓力,因為儲蓄首期已不容易,還要付上數十萬元的印花稅,於理不合。而政府不願意這樣做其實與稅基問題有關,但只要一天不檢討稅基,一天也不會有一個更可持續而合理的措施。 此外,為了解決公立醫院內的擠迫情況,財政預算案今年建議增加醫管局的經常性撥款7億元,也預留50億元,支持醫管局。相信對於紓緩問題,錢是需要的,根據食衞局資料,在2016/17年度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共1,572.48億港元,每年全港每人平均開支達21,433港元。這千多億元的開支包括了醫管局的部分及私人市場的部分,醫管局在2017至18年度接受了政府的經常性資助達554億港元,而當計及收費和其他收益時,醫管局的收入達633億元,是龐大的數目,所以出現現時的困局,部分和醫管局的管理有關,而部分卻是由於公私營醫療失衡這個核心問題。 助病人私院就醫 平衡公私醫療 納稅人特別是中產在付了錢的同時,也希望在有需要時得到合理的服務,政府可以考慮在某些情況下,資助病人到私家醫院就醫,這安排以往不是沒有,但並不普遍,這卻可大大紓緩公私營醫療兩個系統龐大的不平衡,況且在成本的考慮下,公立醫療的成本不比私人醫療低,大家在收到醫管局服務的收據時,一定知道一二。 教育方面,代交考試費,向有需要的學生派錢同樣是短期措施,看不有多可持續性及前瞻性。反而在經濟政策方面,預算案在發展金融業及創新科技上着墨最好,每項皆超過20段,前者一向是香港的強項,後者卻可見到政府在硬件方面相當努力:包括發展數碼港第5期、發展創新平台等。 設創科獎學金 吸引人才修讀 但創新科技最重要的是人,比對起政府在醫療方面的開支,醫學生的前景無疑是相當亮麗的,因此香港最優秀的學生大多跑到醫學院去,餘下作創科的絕無僅有,如是者,無論是長中短期,皆會嚴重影響香港的競爭力。 政府其實可以大幅設立多一些和創科有關的本地獎學金,這些獎學金一定是優厚而持續的,如每年15萬元以上,令一些優秀的學生修讀科學;而若他們畢業後找到一些和創新有關的工作,更可以提供薪俸免稅數年,同樣的優厚稅務優惠也可應用到外來的企業,否則會出現有硬件無人才的情況。 面對經濟的不明朗,預算案今年強調為協助面對資金周轉困難的中小企,降低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擔保費五成,而最高貸款額增加至1,500萬元;以及將貸款擔保期延長至7年,並且延長特別優惠措施的申請期至2020年6月30日。但如果可以把利率下調一點,相信更能幫助中小企。 正面地看,中小企若在大灣區發展,也可考慮給予低息貸款,令他們可以做得更大,聘請更多的僱員,如香港有飲食集團在大灣區有不錯的發展,相信新來者仍然有可為。 總括而言,這是一份短期的預算案,如果要問香港20年後的情況,預算案可以令我們更安居及更有競爭力麼?可以應付老年人口麼?我相信未必。 撰文 :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課程(IBCE)聯席主任及會計學院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