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
經濟日報
隨着發展局更改推地目標,並放慢賣地步伐,或促使發展商轉投舊樓收購及補地價,以增加土地儲備,惟長遠整體私樓供應仍然難免減少。
僧多粥少 發展商合資爭地
下年度的私樓供應目標,將會由現時1.8萬伙,改至1.35萬伙,減少25%,扣除每年3,000至4,000伙的私人發展項目,政府未來每年賣地的數目或僅約1萬伙,比較以往每年推地1.5萬至1.7萬伙,發展商可以吸納土地儲備的機會,難免有所減少。
相對而言,近年市場多了中資發展商競爭,本地中小型發展商要競投官地,補充土地儲備本身已經較過往困難。在未來政府減少推地下,情況只會更為僧多粥少,中小型發展商要投得地皮就更為困難。
舊樓強拍宗數 按年增1.6倍
面對這困難,相信發展商會透過兩個方法拆解,一是增加以合資財團形式入標,既然獨資投地相當困難,便以合資形式盡量在不同發展項目上亦有參與,保持公司業務運作的活力。
第二是發展商自己開闢渠道維持土地儲備,包括舊樓併購,以至為農地補地價。
事實上,近期舊樓併購已經亦轉趨活躍,例如今年舊樓強拍宗數更達39宗,較去年只得15宗,急增1.6倍。
惟即使發展商加快舊樓併購或補地價,這類土地供應來源始終較難控制,尤其補地價磋商時間動輒逾10年。以今個年度為例,私人重建及補地價的供應量僅得2,360伙,較上年度近1.7萬伙,大減逾8成。
故此,長遠而言,政府減少賣地,始終會對土地供應有所阻礙。私樓供應減少下,樓價亦有支持。
撰文 : 余敏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