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經濟日報
港府終於公布2018年最新長遠房屋策略,唐榮近期曾與部分主管房策官員會面,當時提到或者猜測,港府不會輕率改變房策。
唐榮直言,公私營調整至七三比例,絕對不能讓市場認為私樓供應大幅減少,除非資助出售房屋,特別是居屋及港人首置上車盤新增數量能填補減少的數字。不過很抱歉,上周還是硬推七三,私樓大減。
公私樓七三比 玩數字遊戲?
2017年周年報告的公私營房屋供應為46萬伙,比例60:40。公營及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分別為28萬個單位及18萬個單位。當中公營房屋供應,維持在20萬個公屋單位及8萬個資助出售單位。
2018年周年報告變更為70:30,而總供應十年為45萬伙,出現以下變化:私營房屋十年約13.5萬伙(包含港人首置盤)、每年約1.35萬伙;公營房屋十年約31.5萬伙、每年約3.15萬伙。當中包括22萬伙公屋及綠置居,9.5萬伙資助出售單位。
唐榮最關注的私樓供應步伐,由每年1.8萬伙減至1.35萬伙。私樓供應目標將受惠這個改變。今年第三季數字,在未來三至四年間大約可提供93,000個私人單位,三年計每年是31,000伙、四年是23,250伙,相對去年所訂,每年18,000伙的供應目標,能夠超標完成。但今年起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十年目標下每年變為1.35萬伙,未來93,000的供應量,將變成可供六至七年供應,忽然變成「帳面超級充裕」,是在玩數字遊戲嗎?私樓供應數字劇減,卻能理直氣壯說目標已達,這是相當讓人憂慮的狀況。
問題出在哪裏?
私樓供應減 資助房屋填補?
附表是一手註冊數字,如果取用五年數字,2014年至今的一手住宅成交量,這五年計算一手成交量約有84,355宗(未計今年12月數據),平均每年的一手成交量是16,871宗,原本1.8萬伙房策供應目標是超過這個吸納量。但新訂未來長策目標1.35萬伙,將來放慢手腳推私樓地,變成大幅少於成交量。每年平均成交量高出供應目標3,371宗,會不會變成激發樓市上升的因子?
就算以十年一手成交宗數計算,總成交達149,056宗,平均每年的一手成交亦達14,906宗,同樣高於新長策目標,而2009至2013年,一手量少是已被視為谷高樓市的其中一個原因,新供應目標回落,香港樓市會否重蹈覆轍--供應少、樓價升,特區政府明顯解畫不足。
是以大量資助出售房屋填補嗎?1.35萬伙與原先1.8萬伙相差的4,500伙,有相若數量的居屋、港人首置上車盤補充?足夠的數據才能讓市場理性解讀,不會變成「私人樓供應又再減少」的總結!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