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4
經濟日報
上周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新盤大單位和細單位售出比例有上升、501至1,000呎中型單位卻下降,呈M型化情況,過去中產家庭由二手細單位換上一手較大單位的傳統路徑並不容易。
日前《經濟日報》報道一些新盤,買家中不乏80、90後,部分帶同家人選購單位,低層1房單位最受歡迎,而54伙5座M室更是最先沽清,單位實用面積306平方呎,屬今批中最細戶型。見報的買家,有家人買給小弟、有買來投資、有家人資助的情侶,大型新盤因數量較大,更多例子,亦有致反映今年的情況。
大細單位受捧 中型成交跌
美聯物業一份報告指出,今年新盤銷售的細單位及大單位比重按年增加,中型單位則下跌。今年首8個月新盤售出約10,503伙(連同一約多伙計算),當中500平方呎或以下細單位及逾1,000平方呎大單位銷售佔比均較去年同期上升;反之,中型單位501至1,000平方呎比率卻按年回落。
報告提到,今年首8個月新盤銷售中,以301至500平方呎佔最多,佔約32.7%,比起去年同期29.3%增加約3.4%;而300平方呎或以下比率升幅最顯著,今年首8個月錄約17%,比起去年同期8.8%急增8.2%。除了細單位比重按年增加外,逾1,000平方呎的大單位比重按年亦見上升,微增1.2個百分點至約13.7%。
撇開最大單位的情況,細單位仍受捧,是因樓價不斷上升,準買家將價就貨,只要總價可負擔便上車;投資者亦維持細單位收租理想的信念買入。還有親人的支援,上車起跑點自然選細單位,兩類500平方呎以下單位成交佔比上升,而且愈細愈賣得。
反觀,去年首8個月售出比率最高的501至700平方呎單位,今年卻明顯減少,去年首8個月錄約30.6%,而今年首8個月回落至約22.6%,減少約8個百分點。同一時間,701至1,000平方呎比率亦由約18.7%跌至約14%,減少約4.7個百分點,與細單位及大單位比重走勢背馳(見圖)。
按揭限制印花稅 增換樓壓力
至於500至1,000平方呎單位,過去是樓市的中堅力量,細單位因家庭成員增長、讀書、環境改善等等,由細單位轉購較大型的單位,換樓鏈運作暢順,今時因各種因素導致關連斷裂,難怪有發展商曾向唐榮表示,這類單位少客最難賣,尤其是接近1,000的換樓類型。
當中原因相信包括一二手價差太大,售出二手單位,未必能支付新盤大單位,加上按揭成數限制等等,均使投入首期增大,加上雙倍印花稅,手持細單位若先買後賣,買入大單位要先付雙倍印花稅,售出原有單位後退回稅款,無形中加大準買家換樓的壓力。
對投資者來說,所有報告、數據均反映細單位收租回報較中大型單位為佳,資金充裕,買一個中型單位,不如買兩個細單位收租。對樓市不跌的神話繼續,持有二手細單位的家庭,與其換樓,不如把剔除其中一個業主名義,以首置方式入市新盤細單位投資,這些例子亦屢見不鮮。
一手市場出現兩個谷、中間縮的M型現象,由於多樣辣招、規管短期內不會改變,而貴價大單位亦有非本地資金支持,唐榮估計M型化趨勢持續。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