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3
經濟日報
香港樓價超出市民負擔,想加速建公營房屋又欠土地,最快覓地之法,是公私合作,釋放發展商手上農地儲備;但當中公私營房屋分配比例,最是敏感,到底是你三定我七?抑或五五?
一城分配先例 私樓僅佔3成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諮詢小冊子,提到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時,附有當年興建沙田第一城的歷史資料,以顯示此做法早有先例。原來在1970年中期,私人發展商獲邀投標,參與發展沙田新市鎮,由4家發展商組成的聯營公司,負責進行一幅約56公頃用地的填海、地盤平整、建造工程。
工程完成後,土地作七三分配,即政府佔7成,用來做公共房屋等,3成由發展商建成私人屋苑,就是沙田第一城(共提供約10,600個單位)。
但當年土地的公私七三分配,今天還可沿用嗎?在過去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中,最多人提的公私分配比例,相信是「七三」、「六四」或「五五」。但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日前就提出,支持「公私營合作」發展開發新界農地,認為發展項目「可以撥三至四成,給政府建公營房屋」;換言之,地產商會提出的公私分配比例,是「三七」或「四六」。
多位政界中人,甚至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員都私下表示,以現今的政商環境,地產商很難接受合作發展後只佔3成土地。但反過來,若發展商佔7成土地,公營房屋只佔3成,市民一定不肯收貨,認為是明益地產商。
政府比例小於5成 難獲支持
有官場中人就認為,合作的土地分配,如果政府比例少過五成,相信難獲得市民支持。
各大政黨對於這個敏感的土地分配比例,只有民建聯清晰表態,就是支持六四比,即6成建公營房屋,4成是私樓。
政府打算另設獨立機制,處理公私營合作的申請,但相信政府亦會定下土地公私分配比例的範圍和原則,例如最少「五五」,或可去到「七三」,以免有關獨立機制有太大酌情權。
撰文 : 傅流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