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2
經濟日報
前輩指港人對貿易戰一面倒認為中國損失嚴重,卻不知道中國商品的吸引力並非始於內地的改革開放。
其實從唐代絲綢之路開通西域,中國商品質優聲譽早已吸引了遠在歐洲的羅馬帝國,及至元朝忽必烈入主中國,意大利威尼斯人馬哥孛羅慕名中國物產富饒,於是隨同父親及叔父東來,得到大汗的寵信,在中國流連了差不多20年,到41歲才衣錦還鄉回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並寫下令歐洲人神往的《馬哥孛羅遊記》,內文盛讚中國商品精美,無論在質與量俱非當時歐洲商品可比擬,歐洲人自始更加垂青中國商品,從此中歐商貿更加頻繁。
也曾聽過,美國前總統尼克遜當年願意紆尊降貴來到落後的中國與毛主席會面,達成中美兩國建交,根本利益之一就是看中我國物超所值的百貨商品,剛好填補美國人民欠缺的廉價生活商品需求。故此,前輩指貿戰現時似是美國先聲奪人,但繼續發展幾個月之後,美國人便會飽受物價高漲的困擾,之後中美雙方說不定會各自讓步,達成妥協。
貿戰加息夾擊 投資者煞停入市
前輩之言頗有道理,不過現在的香港人大多着重眼前利益,只關心貿戰和加息的即時影響性。這也難怪,香港轉口貿易的商品大都來自內地,加稅對港美貿易打擊難免,甚至引致本港經濟回落,使部分行業因此流失工作職位,造成失業人數增加。至於加息,雖然幾大銀行的按息加幅只0.125厘,即借100萬元30年還款計,每月供款額外增加區區100元左右,只可惜近年間不少年輕買家因積蓄意識薄弱而採用高按計劃入市,故增加供款雖然不多,但他們手上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卻捉襟見肘,若按息持續上揚,他們或成為首批遭殃的置業者。
筆者相信本地樓市基礎穩固,但貿戰及加息顯然煞停了投資者進入樓市,未來本港經濟下行畢竟削減市民實際收入,屆時供樓負擔比弱化程度,將成為牽扯樓價跌幅深度的主要力量。
撰文 :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