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特首林鄭月娥將發表任內第2份施政報告,而日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了7頁紙的初期觀察,有關的大辯論亦在今日完結,特首要如何回應?
昨日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報告沒有量化數據及質量分析,亦無承載小組立場,但認為可讓特首用作參考,了解社會在過去數月對土地供應的意見,在施政報告能「適度落墨」。
社會對今年的施政報告,尤其是土地及房屋政策,有巨大期待,一方面是土地供應炒熱課題、另一方面是6月底林鄭推出包括居屋價格與市值脫鈎等新房策帶來更多的期待,市民既然對土地不足、增加土地和建立土地儲備大致認同,這次施政報告其實正好順勢推展,但又如何避免引起忽略今年底才出爐的土地供應小組報告的非議?
市民認同缺地 可順水推舟
5個月前,在啟動諮詢之時,唐榮撰文希望「全選」所有土地選項。當時提到,與其東加西補勉強湊足1,200公頃,那倒不如讓土地「造突」,讓往後的香港人免於土地短缺的憂慮。
唐榮為方便讀者全數剔選填寫,也代為計算總數:
•短中期4個選項全部剔選,土地面積總和是323公頃
•中長期10個選項全部剔選,土地面積總和是2,969公頃
•兩者總和則為3,292公頃
這個希望仍然未變,特首可以考慮在施政報告「全做」當中的短中、及中短期選項,舉例棕地發展:普遍獲得市民及不同界別的支持,其實發展棕地一直進行中,港府亦掌握一定可供發展棕地的數據,根據發展局的資料,屯門第54區新落成的欣田邨(可提供約4,600個住宅單位),涉及清理約4公頃的土地,當中大部分原為棕地。
所以,政府一直在做,林鄭能否提出一些具體選址,主要依附在新發展區周邊。又或者東大嶼都會填海,適量的撥款作前期研究、甚至房協研究中的大欖和沙田兩個郊野公園邊陲之外,增加更多可能選址,投入資源作開發準備。
至於8個概念性選項,可以留待小組報告出爐才跟進,短中長期全面啟動,然後等待專責小組最終的量化和質化報告後,依民意支持度高低施加更強力度,既尊重小組報告、又能避免土地政策一項被評為「又無料到!」的可能性,要下一代有充足的土地儲備,今天開始就要多走好多好多步。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