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1
經濟日報
【本報訊】土地供應大辯論接近尾聲,團體紛發表建議,智經提倡在政府創新辦設立公私合營小組,負責統籌研究及監察,合營詳情應列明於地契條款內,加強法律約束力,增強市民信心。
智經今年5至8月與24位不同界別代表訪談及綜合意見,提出應檢視及優化現有規劃、徵地及土地補償行政政策,包括支持推動公私合營模式發展資助房屋,為釋除公眾疑慮,建議於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轄下設公私合營小組,負責統籌研究、跨部門協調及監督,並可簽訂已列入合作細則地契條款增法律約束力。
項目須以公共用途為先,提倡公私營房屋比例不可小於六四比,照顧基層需要,可建立土地資料庫提高換地及契約修訂機制透明度。
新民黨倡內地水域填海
另參考英國及台灣等海外例子,倡提供財政誘因,在規定時限內設特惠補償額約5%至10%早鳥搬遷津貼,有利加快徵地開發新界新發展區。確立公共用途和完成規劃程序後,考慮引例收回土地發展,可引入城規會員自薦制。
而新民黨昨日就土地供應諮詢提交建議書,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公私營合作發展必須由政府規劃作主導,並在現行的機制下進行,避免官商勾結的嫌疑。她又提及,在土地供應諮詢中,政府並無提及新界人的土地,如祖堂地等,認為可釋放約3,000至4,000公頃土地。
她提出,政府應考慮向中央政府申請,在大嶼山以西的內地水域填海,並認為在珠海桂山島最為合適,料可提供約2,000公頃土地。新民黨又建議,在將軍澳對出的藍塘填海,重置葵涌貨櫃碼頭和釋放監獄用地等。葉劉強調,該黨提出的7個中短期及長期方案,可新增5,271公頃土地。
葉劉又指,在內地水域填海成本較低,並舉例指由內地興建的200公頃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只花費約19億元人民幣,但政府提出在中部水域填海興建人工島不但需時長,成本亦高昂料最少需2,500億元,在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時更有機會面對拉布,故葉劉認為,政府應多管齊下,考慮該黨提出在內地水域填海的建議。
田北辰:優先發展東大嶼
另外,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亦就土地供應諮詢提出意見,他表示,會支持優先發展東大嶼都會,其次是發展新界棕地、局部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及以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私人農地。
田北辰指,發展東大嶼都會可大幅增加供應,紓緩土地短缺。但至於在沙田馬料水填海,應先解決主要公路飽和的問題,同時支持政府盡快成立棕地資料庫,以賠償等方式收回閒置和面積較大的棕地,又指當局應對棕地作業者提供合理補償及安置的土地。在必要時,發展新界私人農地亦可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土地,以加快開展建造工程。
公屋聯會收集約3,302份有效問卷,發現86%受訪者認為新增土地主要用途應為興建公營房屋,有近8成人支持填海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