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6
星島日報
近日樓市狂潮再現,新盤與二手樓齊齊熱火朝天,上周末三盤開售千伙,只見長龍處處,一日便沽清,情況近年罕見,有買家接受傳媒訪問時就以「瘋狂」來形容。市民買樓心切,令樓價於第四季反彈,接着持續飆升,出現「泡沫愈大,入市更癲」的危險現象。
「盲搶樓」行為主要源於對樓價的預期,因為市民看到房屋供應不繼,政府招數有限,樓市焉能不升?今日若不買,明天會更貴,當人同此心,自然蜂擁搶購。面對這失控局面,政府如今之計,是加快中期覓地增供應,有效方法之一,是盡速大量釋放私人擁有的新界農地,藉此扭轉公眾預期,才可令樓市稍為降溫。
近月樓市的升勢,的確有點兒「怵目驚心」,三月樓價按月升近百分之三,首季累增百分之五,預料四月升勢仍會持續,很快便會去到「沸點」。樓價愈高,交投也愈熱,四月整體樓宇買賣急增,達到近萬宗,比三月大升五成四,樓市重現「大時代」之勢甚為明顯。
遏樓市熱 政府招數有限
樓市急劇轉熱,樓價與成交齊飆,部分原因是中美貿易戰陰霾漸散,見到了曙光,加上中美經濟未下滑,美國今年內又料不加息,對樓市起了利好作用。
不過,市民決定是否入市,主要還是看房屋的供應量,在這方面,政府的底牌已暴露於人前,就是中短期無計可施,造不出餅,只能「畫餅」,在供不應求下,大家都會估計到,樓價將易升難跌。從置業者的角度,供應不足既是定局,買樓自然早好過遲,見到稍平新盤即一哄而上。
運輸及房屋局早前公布,截至三月底止,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量,維持九萬三千伙,只能橫行而沒有增加,可見私樓供應無法大幅上升,皆因可建屋的土地數量有限,捉襟見肘,政府只能空歎巧婦無米可炊。
火上加油的是,政府將公營房屋與私人住宅用地的比例,由「六四比」調升至「七三比」,私樓供應將買少見少,令供不應求進一步惡化。
剩下的王牌 要盡快打出
對於樓市這一波升浪,政府遏制的「武器」亦買少見少。過往行之有效的「辣招」,看來政府不會再出,政府手中也無短期增加供應的「神仙棒」。
政府剩下來的一張牌,是與發展商和新界地主協商,推出「土地共享」計畫,將他們擁有的大片土地釋放出來。據本報今日的獨家報道,政府即將設立一個高透明度、獨立和具公信力的機制,定出具體的「雙贏」方案,如能與發展商達成協議,大幅增加建屋地積比,多增的樓面部分興建公營房屋,其餘則建私樓,將可多建成千上萬的住宅單位。
這計畫料會引起不少爭論與挑戰,但在目前困局下,實在是解困的一個有效方法,如果政府能努力成功闖關,讓市民看到供求將可扭轉,樓市便有望回到健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