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就土地大辯論展開公聽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透露,研究提前處理新界北200公頃棕地,並推展東大嶼都會等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但不包括青衣西南選址。
公聽會主要商議 5大選項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就土地大辯論舉行長達10小時公聽會,逾40個來自環保、政黨、商界、專業學會及鄉事的團體或成員出席,主要發言集中填海、發展棕地、公私營合作、粉嶺高爾夫球場,以及發展鄉郊公園邊陲地帶5大選項,亦有不少鄉事代表提及放寬丁屋土地密度,興建「丁廈」的議題。
就着不少團體提出土地分配問題,質疑「地為誰造」,黃偉綸解釋,本屆政府在規劃上已偏重公營房屋,包括較近期覓得的26幅土地,公營房屋比例達8成,雖然目前私營房屋佔地仍然較多,但已是歷史遺留的現象,隨着政府的努力,情況會慢慢轉變。
填海工作 不因大辯論叫停
多個環保團體反對填海、發展郊野公園,認為新界棕地不少存在破壞環境的問題,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便質疑政府有何理由發展郊野公園而非棕地。
另黃偉綸更指過往政府回應棕地的問題只會說棕地無明確定義,然後不作討論,但現時當局希望能夠年底前就填海作詳細研究,而已知全港約1,300公頃棕地,當中位於新界北的200公頃棕地,原先規劃是臨近2030年才處理,但當局會檢視能否提前處理。
同時,一些位於已發展區旁邊、有基建配套的棕地,如果具有相對高密度發展潛力,亦會檢視能否提前處理。
至於填海的問題,黃偉綸指,無論是新界發展區推展,或者填海均不會因大辯論而暫停工作,政府會就東大嶼都會填海及4個近岸填海計劃作詳細研究工程設計,而另一個青衣西南的選址則「不再提」,不過他強調,填海的研究未去到「倒泥」階段,並非不可逆轉。
就着公眾諮詢及撰寫建議報告的問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小組仍未就諮詢撰寫初步觀察,小組日後會開會討論,強調必須完成所有公眾諮詢,才會撰寫報告,預計年底前向政府提交。
他又指出,即使土地選項以外的意見,小組亦會相當重視,例如人口政策,即使不屬諮詢範圍,但諮詢期間公眾很關注,故此亦會反映予政府,亦有很多人關注六四比的房屋政策分配比例,認為公營房屋應更多,這些意見均會如實反映在報告內。
另普縉集團就大辯論提交意見書,贊成推動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填海發展及於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大致上贊同發展棕地、增加「鄉村式發展」密度等。短期內則可放寬地積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