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經濟日報
本港商業中心區集中在維港兩岸,但由於維港不能填海,要增加供應相當困難。長遠能否在東涌、洪水橋建立區域商業樞紐,以至在東大嶼都會建立第3個核心商業區成關鍵。
本港商業發展過去集中中環、金鐘等港島北地區,但由於供應持續短缺,核心區租金高企、空置率亦低至2%。近年政府便提出在九龍東發展第二個核心商業區,將商業發展分散至啟德、觀塘及九龍灣一帶,以紓緩核心區面對的壓力。
若果放眼未來10至20年,在九龍東發展成熟之後,本港仍然需要足夠商業用地去支持經濟發展。然而,正如測量師行所估計,政府手上擁有的商業地供應有限,礙於維港兩岸不能夠填海,要增加港島北或九龍東的商業地,只能夠靠重建或改劃土地,惟所能釋出的土地數量有限。
東涌洪水橋建樞紐 分散需求
因此現時政府在拓展新界發展區,例如東涌填海、洪水橋發展區時,均有保留相當的土地作工商業發展,以東涌為例便提供逾90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目的是希望在傳統核心商業區外,打造多個區域的商業樞紐,分散一部分商業及辦公室樓面的需求。
另外,屬於土地大辯論的18個選項之一的東大嶼都會計劃,除了是提供70萬至10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外,政府亦有意藉着這個面積1,000公頃的填海區,開闢作為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若果計劃順利落實,除了滿足住宅土地需求外,亦能夠解決一部分商業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