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6, 2025 星期四 天色良好 16° 44%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土地供應選項 填海人工島較可取

香港寫字樓市場一直十分活躍,特別是在金融業集中的中環CBD地區,租金更是高企不下。 香港甲廈及超甲廈寫字樓租金成本高昂,供應緊張。對於國際性公司而言,香港經營成本是一項挑戰,市場嚴重缺乏可供發展商廈的用地,導致寫字樓售價及租金皆高昂。香港若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必須擴闊商業區版圖,加快改善基建設施。除寫字樓供應以外、住宅及物流等土地供應亦嚴重不足。 筆者估計2018年至2022年,本港住宅及房屋供應應該可以達標,但2022年以後的住宅土地供應是一大問號。所以政府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土地供應議題提出不同選項及辯論。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由來已久,尤其是公營房屋的發展土地。香港房屋供應不足,私人樓價已升至非一般市民可負擔的水平,加上公共房屋供不應求,都是香港房屋問題的真實寫照。 持份者少 推行速度較快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建議的多個土地選項,期望通過這次廣泛諮詢可以就各選項的利弊、優次及取捨,凝聚社會最大共識。小組把未來供應劃分「短中期」、「中長期」及「概念性」3個類別去諮詢公眾。 就各項建議中,筆者認為填海及人工島的選項較為可取及可行,在維港以外的非天然海岸線填海及在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這類土地供應可減少賠償問題,而相關持份者亦相對較少,這類建議在推行上會比其他選項的發展速度為快,另外,填海及人工島亦比較容易興建大量土地,對未來新市鎮或城市規劃上亦較容易及全面。 公私營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亦是另外一種可考慮的土地供應模式,發展商過去囤積大量農地,必須通過冗長的城規程序和補地價拉鋸,但公私營合作卻可解決部分問題,使農地得以發展。公私營合作發展可能是雙贏做法,但政府要設立專責委員會監督發展,確保補地價公正公平,以釋除官商勾結的觀感。在公私營發展模式下,政府可負責興建基建,並增加地積比,私人發展則提供土地。 棕地發展亦是另一可以考慮的土地供應,但其中涉及許多持分者及土地賠償問題。另外,這類土地現時多為倉儲用途,所付的租金不高,但如果把這些行業搬進新建的建築物,會令這些使用者需支付的租金增加許多,這亦是棕地發展的一大問題。 筆者認為增撥私人住宅地去興建公營房屋(約10,600伙),短期可增加供應,但解決不了公營房屋短缺的根源問題,而這些土地不是新增土地,除非政府有其他私人土地新增供應,否則這會減少私人住宅供應,亦有機推高樓價。估計這項新政策不會令樓市馬上向下調整或大增房屋供應。筆者認為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及公私營合作或許可能是出路。 撰文 : 林浩文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