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8
經濟日報
隨着香港家庭結構改變,房委會未來5年減少興建供4至5人居住的出租公屋大單位,當中2020/21年度的市區及擴展市區建屋量更是「零供應」。
整體公屋供應量方面,除了2018/19年度勉強達至長策目標外,其後4個年度均落後目標。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家庭住戶的每戶平均人數,由2006年的3人下降至近年最新的2.8人。房委會近年首次向立法會披露各類面積的公屋單位建設量,將單位類型分為4類,包括甲類1至2人單位、乙類2至3人單位、丙類3至4人單位,以及丁類4至5人單位。
數據顯示,2018/19年度提供的2.05萬伙出租公屋,僅勉強達至長策年均供應2萬伙出租公屋的目標;當中分別有6,500及6,200伙單位是丁類及丙類單位,佔整體供應近7成。
2020/21年度 市區零供應
不過及至5年後的2022/23年度,公屋供應大減至1.29萬伙,較長策目標年均供應量少35%;當中丁類及丙類單位分別只建2,500伙及2,900伙,只佔整體供應4成多。
值得留意的是,2021/22年度的丁類單位,只建約2,000伙,全位於新界區,而市區及擴展市區是「零供應」。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稱,近年新建的石硤尾邨,單位面積仍大,但房委會也趨向少建丁類單位。他分析,近年家庭結構雖以單身及核心家庭為主,但政府也不應抹殺大單位的需求,料對部分少數族裔的大家庭來說仍有一定需要。否則大家庭要等舊邨回收得來的單位,甚至只可獲分派兩個面積較小的單位分開住,做法未必理想,輪候時間也會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