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8
經濟日報
日前香港東區工商業聯會主辦「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分享會」,筆者獲邀出席並作為大會演講嘉賓。國家改革開放40年,取得了輝煌的發展奇迹,今天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我們這些出生於60年代的人,可說是改革開放受益者。80年代初香港工業起飛,帶動整體經濟急速增長,筆者當年就是這樣成功購買了人生第一層樓。閣下可能會認為當年樓價便宜,自然較容易上車。可是,當年年輕人的薪水更低,買樓利率卻很高,猶記得80年代銀行供樓利息平均在10厘甚至以上。
買樓秘訣 少娛樂多加班
當年買樓,銀行可借9成,首期只需1成。少娛樂消遣,多加班工作,置業速度自然快人一步。不過,早年港人置業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記得80年代初中英談判期間,當時的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摔了一跤,結果樓股大跌,香港樓價短期內下跌了3至4成,出現第一次撻訂潮。80年代初,供樓利息曾經高達20厘,誰說當年供樓很容易?
踏入90年代,香港工業北移至珠江三角洲一帶,香港經濟正式轉型以服務性行業為主導,金融、零售、旅遊、飲食等行業迅速崛起。一方面,港商在廣東一帶投資設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又吸引大量內地遊客來港旅遊消費,甚至購買物業保值。時至今日,雖然經歷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08年國際金融海嘯,中國經濟仍然昂步向前。改革開放40年,筆者見證了中港兩地經濟奇迹,不光是旅遊、購物等消費,連買樓者也有很多大陸同胞。97年前買樓的中資客是國營企業或政府機構,現在買樓的大陸客都是私人個體為主,足以展現大陸民間財富巨大。粗略統計,80年代初到現在,內地大城市如深圳、上海、北京等,樓價升了約40倍,而香港也升了近20倍,這樣的升幅,也顯示了世界級大都市的一貫通病。
撰文 : 蔡志忠 亞洲地產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