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團結香港基金昨舉辦成立四周年晚會,牽頭成立基金的前特首董建華發表演講時指,政府的「明日大嶼」計畫與基金之前提出的「強化東大嶼都會」殊途同歸。他認為展開工程後十一年,可以有第一批房屋供應,時間不算長,而計畫亦不是大白象,反而是長線投資,認為只有足夠土地供年輕人上車,改善居住環境及貧富懸殊問題,才能解開他的「心結」。
全國政協副主席、首任特首董建華昨在由他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成立四周年晚會上致辭,先提及今年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指在這偉大事業中,香港作出了重大貢獻,港澳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而在未來,他指港澳可更積極主動協助國家全面開放、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國家治理實踐及促進國際人文交流。
他又提及,基金今年發表「強化版東大嶼都會」計畫,建造二千二百公頃人工島,與政府於《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明日大嶼」計畫殊途同歸,又主動反駁對於計畫的多項質疑,強調香港需要多管齊下,解決中期土地短缺的問題,指如果繼續爭拗拖延,土地是永遠不會自己出現;又稱於展開工程後十一年,可以提供第一批房屋,時間不算長。
董又不認同人工島是大白象工程的說法,指興建人工島是一項好的、有利的長線投資。不但建造成本是逐年分攤,而且這些新增土地又可以為政府帶來賣地收入,同時亦有新土地增加商業活動,促進經濟發展。
他又強調人工島可作為交通樞紐,配合興建多條主要幹道,連接新界西、大嶼山和港島西,實現環迴鐵路設計,改善各區交通同時,亦可通過港珠澳大橋連接大灣區,實現「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把握國家發展的新機遇。
他指自己「心裏有個結」,希望有足夠土地,可改善籠屋劏房的居住環境、縮窄日益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以及重建舊區,期望自己的心結可以很快解開。他希望昨晚出席晚會的人士加強力度,支持和推動填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