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7, 2024 星期一 大致多雲 29° 86%

前補習天王吳賢德 海嘯後掃樓擁數億貨

【明報專訊】未經歷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新晉投資者、前補習天王吳賢德(Arthur Kho),先後於2003年及2008年樓市低潮時買樓,自言一直不是抱炒家心態入市,並透過物業升值令自己身家上漲。 吳賢德近年連環購入將軍澳新盤,如新鴻基地產的晉海、會德豐MONTEREY等,早於2003年11月斥約400萬元首次入市擎天半島至今,逾14年買賣涉及近60個物業,最高峰為2006年至2011年,同一時期曾有逾20個物業「揸手」,現時優化投資物業組合後以持有大單位為主,市值料達數億元。 海嘯時年薪逾千萬 2008年金融海嘯令不少人失業,不過就未有影響吳賢德的補習事業,當時他收入大增,年薪逾1500萬元,同年由其持有的鰂魚涌康怡花園單位則由600萬下跌至300萬元,惟他未有沽貨意欲。「2008年資產穩固,加上面對過SARS,知道呢個浪過咗會更好。」其後2009年6月、金融海嘯後以2900萬元購入永泰九龍科發道懿薈一伙實用逾1700方呎低層戶。 相信一旦跌市政府會托起 他指出今日社會充斥人為因素,即使樓市出現跌市亦會有政府這隻有形之手阻止。他續稱,金融危機一定會發生,「應想辦法增加自己收入去迎接,當有穩定現金流,供到樓就冇事」。他亦強調自己當時買樓不玩槓桿,「會full pay或借貸不超過三成,可以不斷買樓是由於最早購入的擎天半島、嘉亨灣等物業升值,該批單位套現後,換入不少細價樓」。 近年不少年輕人大嘆買樓上車難,自言接觸得最多年輕人的他,建議年輕人要訂立儲錢計劃,同時他認為物業應在市場流動,「樓是用來換的,第一層樓不要買dream house」。不過,過去10年,政府多番推出辣招為樓市降溫,如於2010年首推額外印花稅(SSD)、2016年加強從價印花稅率至15%,吳賢德曾以首置家人名義入市,部分樓盤亦會付15%辣稅入市,他直認辣招使入市成本上升,亦有令他減少買賣,並沽出部分前景較差的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