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3
經濟日報
政府銳意開拓新界新發展區,為本港提供土地資源。鄉議局執行委員認為,於新界東北地區,發展新市鎮是大勢所趨,惟本土研究社成員認為,政府應先利用閒置土地,收回新界居民用地再發展,次序應放到最後。
本土研究社:不礙居民原則
鄉議局委員兼測量師陳東岳指出,發展新界新市鎮,向來是增加住宅供應、開發及規劃土地手段之一,而公私營模式合作發展新市鎮,早已有先例,如當年邀請發展商進行填海,並批出部分地皮興建大型私人屋苑沙田第一城。
他指出,公私營發展中,要避免引來官商勾結的爭議,政府應該增加招標的透明度,以及委任司長級官員作監察。
至於收地賠償方面,陳東岳認為,現新界樓價已與市區相若,加上不少收回土地是接近口岸,擁有一定價值,故賠償金額要有上調空間。
不過,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目前甲級農地賠償呎價已達1,000元,屬於高水平,雖然寮屋戶可得到120萬元賠償,但最終仍然要轉投私人物業市場。
陳劍青續指,要開發新界土地前,應先考慮使用閒置土地,而本地研究社去年曾進行統計,全港未有出租閒置土地共有927塊,佔地面積為142公頃。如要進行收地,即以不影響當地居民為大原則,優先次序上亦要排到最後。至於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下,發展商或傾向興建豪宅物業,會降低土地資源使用效率,並削弱社會功能。
對於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陳劍青批評選項信息不夠明確,各選項中未有清楚提及發展成本,選項位置概念抽象,亦未有清楚交代對社會及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