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經濟日報
最近臉書(Facebook)正在流行「10 Year Challenge」,大家都忙着將今天跟10年前照片對照,看看有甚麼改變。
筆者也藉此機會,回顧一下香港地產代理業10年變化。首先是代理持牌人數由2008年的22,088人升至2018年38,687人,上升了75%。營業詳情說明書(反映地產代理門市數量)由2008年的4,086間上升至2018年的6,849間,上升了68%。在這新增的2,763間門店中,絕大部分都是一間分店的小型代理,一間分店的代理數目,由原先2008年只有2,712間,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5,107間,增加2,395間。
至於樓價,2008年9月14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是68.4,升至2018年底的174,上升了154%。
辣招影響 樓市成交量跌價升
講10年變化,當然離不開政府推出辣招的影響。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出現,樓價曾經大幅急劇下跌,但在2009年已經回升,至2010年政府首次推出辣招,成交量由2008年的113,298宗下跌至2018年的79,193宗;但物業成交金額總值受惠於樓價上升,則由2008年的4,131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7,414億元。
從上述數字可見,雖然過去10年受辣招影響,物業的成交量大幅下跌,但每宗成功交易的價值上升令促成交易的代理佣金收益,有增無減。雖然成功交易的比例愈來愈低,但是行內有句說話——「發達容易,搵食艱難」,也正好反映佣金分配極端的情況。
無論如何,成功的例子也吸引不少新人入行,小型代理雖然面對劇烈競爭,但數目仍然是有增無減,相信優秀的地產代理,仍然有生存空間,這也促成代理愈來愈個人化的原因之一。篇幅有限,下星期再談。(待續)
撰文 : 李峻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