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
經濟日報
一位荃灣區的慈母,上星期以48萬元,購入荃灣川龍街一個唐樓劏房給兒子居住,成為市場熱話。
事實上,近年樓價高企不下,不少上車一族為達成上車願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例如買無契樓或凶宅單位、以超高價買迷你單位或者以私人信貸借盡樓按上車。不過,值不值可謂見仁見智。
購無契樓迷你戶 極端上車
以上述樓價48萬元的荃灣唐樓為例,面積91平方呎,呎價5,275元,的確可遇不可求。但是從代理提供單位的照片可見,單位內籠裝修異常殘舊,室內空間十分侷促,新買家估計要投入10至15萬重新裝修。現時一個100平方呎的劏房連傢俬電器,造價約11至13萬,唐樓單位造價相對較高。據了解,新買家是一位慈母,兒子才20歲,現時仍在學校讀書,擔心樓價不斷上升,兒子畢業後難以負擔高樓價,所以唐樓劏房也不介意,先幫兒子上車。
從數字上看,樓價48萬元,已經可以解決兒子人生大事,的確很划算,因為此價格連半個車位也買不到。不過,換個角度看,這位慈母若以兒子個人名義入市,則未必一定是好事。例如政府下月推出新居屋,52折定價後,最平單位118萬元起,若該名慈母將48萬現金連約15萬裝修費資助兒子入市,差不多夠支付一半樓價,惟新居屋申請人不能是香港任何其他住宅物業的實益擁有人,即是說擁有唐樓劏房單位,便不合資格申請政府的資助房屋。
除了上述個案外,坊間還有不少極端的上車個案,例如馬鞍山耀安邨耀和樓中層1室,實用面積127平方呎,開放式設計,屬遺產單位,由於樓契文件不齊整,上月推出市場拍賣,綠表開價僅58.1萬元,吸引數組買家爭搶,最終搶至97萬元成交,新買家自己負責約74萬元的補地價費用,總樓價變成171萬元,呎價13,465元,創屋邨呎價新高。
這類無契樓,在銀行眼中視為不良資產,一般不會承造按揭,上車人士要動用較多資金入市,搶購不良資產,日後升值空間及轉售機會相對狹窄,究竟是不是物有所值的確見仁見智。
加息機會高 考慮負擔能力
另外,青衣長安邨安泊樓高層25室,實用面積150平方呎,獲上車客以245萬元(連地價)購入,呎價16,333元,曾創全港公屋呎價新高紀錄。長安邨樓齡逾30年,每層有32伙,環境未必人人可接受,入市需做足心理準備。
除了高價搶購公屋迷你單位外,有上車人士甚至不惜以私人信貸方式入市。例如一對年輕夫婦,早前選購一個300餘萬元的單位,由於手頭現金有限,連1成首期也不足,於是男戶主向銀行申請私人信貸,借貸30萬元,分5年月供5,700元;而女戶主則向銀行申請9成按揭,分25年供款,月供約1.2萬元。
這種極進取的上車方式,雖然可以透過樓價升值,重新估值及轉按,以減低利率支出。但是香港銀行加息機會甚高,屆時業主的供樓負擔將會上升,選用此方案上車的買家必要考慮清楚加息周期下自身的負擔能力。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