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在《香港2030+》提及的4,800公頃需求仍未能一錘定音,團結香港基金更提出需要逾9,000公頃才足夠,前行會成員林奮強更認為需要逾萬公頃,到底增加多少供應才足夠?
林奮強:短期需求 涉逾萬公頃
社會上對於土地需求的估評各有立場,例如近日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提出,由1985至2005年期間,本港每10年需求5,000至6,000公頃。相較之下,《香港2030+》提出未來30年需要4,800公頃地,平均每10年需求僅1,600公頃,需求量相差約7成。
林奮強認為,當局這個估算明顯不合理,特別是隨着社會發展,人口老化需要的居住空間固然增加,而年輕人亦需要更大的居住環境,認為未來土地需求只會較以往多,而不應該是減少,並認為政府無考慮土地儲備的需求亦是重大缺失。
根據他所估計,本港2016至2026年需要6,000公頃土地,加上過去10年短缺的5,600公傾,單計短期需求已達1.16萬公頃。
至於團結香港基金則按照人均居住面積增加6成假設,亦推算出未來30年土地需求達9,350公頃,亦較官方估算多近1倍。
上述兩種估算的差距極大,但從目前本港樓價、辦公室租金高昂,以及擠迫的居住環境,可以肯定本港面對嚴峻的土地不足問題,在造地方面應該更進取而非保守。
撰文 : 余敏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