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明日大嶼」願景推出後,社會上有不少爭議聲音。對此,特首林鄭月娥指,要香港達成絕對共識並不可能,強調這不是不做事的藉口,又指政府未來有很長時間向公眾解釋該計劃。
林鄭月娥昨日在商界聯席午餐會指,她已預期任何形式的填海造地都會遇到反對聲音,就算不講「明日大嶼」願景,在其他地方填海,例如是馬料水,遇到的反對聲音都會更大,而唯一說服公眾的方法,就是由政府繼續解說。她指,政府早已表明,本港目前不夠地,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亦一直向市民解釋不夠地的情況,希望社會在這方面有一定共識。
覓地多管齊下 社會有共識
她又表示,社會已有共識,覓地方法必須多管齊下,亦必須未雨綢繆,故需要「明日大嶼」願景,為未來造地。
林鄭月娥又提到,「明日大嶼」計劃是需時甚長而且複雜的計劃,需時20至30年,政府會繼續解說工作,政府並非打算明日或明年開始填海,所以政府會有足夠時間向公眾解說,亦會向大家解釋,為何本港需要可持續土地供應。
另外,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於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時表明,當局將就填海計劃進行研究,盡量於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爭取填海前期研究撥款時,一併提交「明日大嶼」願景的成本估算。
對於民主派質疑為何不優先處理棕地發展,黃偉綸表明,除現有新發展區內540公頃地外,其餘760公頃部分棕地位置零散、遠離交通基建;加上部分土地需預留重置原有作業者,故預計可發展的土地不多。他以洪水橋作例子,稱區內雖共有190公頃土地,但當中有三分一需投放於物流業等發展。
黃偉綸強調,明日大嶼計劃不是為香港以外人口而設,也沒有政治考慮,又強調現在若不展開長遠措施,2032年後的土地供應將無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