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月 5, 2024 星期六 間有陽光 30° 60% 黃色火災危險警告

辣招印花稅 「豪俾」香港政府

2017-05-11    經濟日報
昨日收到一宗成交信息,買方要付15%從價印花稅再加15%買家印花稅,涉及稅款684萬元,足夠買一個沙田兩房單位。 世紀21奇豐物業資料顯示,近日錄得西貢匡湖居4期雙號屋成交,物業實用面積1,323平方呎,附設1,656平方呎花園,外望馬路及內園景,以2,280萬元沽出,實用面積呎價17,234元。新買家以公司名義購入上述物業,需付15%從價印花稅及15%買家印花稅,合計繳交30%辣稅,涉及稅款達684萬元。 願繳辣稅買樓個案趨升 或者是對物業情有獨鍾、或者是認為稅款無關痛癢、或者需要調動資金到港、或者是透過營運或報稅等方式足可抵銷辣招、或者是本地自住投資需求……,願意繳付這些稅款購買香港物業的個案,似乎又有增加的趨勢。 稅務局昨日發布的資料顯示,4月份雙倍印花稅錄3,027宗,按月雖微跌60宗或1.9%,當中涉及繳付15%辣招稅的住宅個案再增加至783宗,較3月份的657宗,按月增多126宗或19%,涉及金額為8.63億元,同創去年11月政府加辣後的新高,究竟是趕在限制一約多伙前入市還是加辣效力繼續流失?值得觀察。 此外,反映非本地買家入市的買家印花稅(BSD),4月份亦錄281宗,按月升33%,稅款約7.18億元,按月升38%。額外印花稅(SSD)4月份錄得41宗,按月跌29%,涉及稅款為1,770萬元。這些單月數字還需要看後續變化,但仍可以解讀,願付15%非首置人士(或稱為投資者)、原付15%的非香港居民置業又再增加,而短線出售物業(願付SSD)的賣家卻減少。 當然,這些數據應該尚未踏入港府「密切觀察」樓市的警戒線,去年11月初,港府推出15%從價印花稅時曾提出一些數據:投資住宅物業有再度活躍的情況,包括涉及雙倍印花稅的交易宗數,在2016年8月和9月均按月急增了5成,在9月升至2,600宗的紀錄新高。當中涉及擁有一個或以上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買家的交易,由2016年第一季的平均每月500宗,急增至第三季的平均每月1,600宗,至9月份的數字更加增加到2,300宗。這就是港府憂慮的數字而迫使10月部署,11月初出招。 這讓唐榮想起高力國際上月一份香港市場季度報告指出,政府遏抑樓市的15%從價印花稅(AVD)成功將非首次置業的成交個案由2015至2016年每月平均的1,397宗,縮減至12月至2月之間每月平均不足410宗。盡管如此,在一手市場強勁需求和低息環境的影響下,整體住宅價格延續11個月的升勢,按季(2017第一季)增長1.6%。雖然政府決定將15%從價印花稅擴大至購買多個單位的業主,但鑑於本地需求旺盛,預料遏抑樓價的作用不及降低成交量的顯著。報告又指出,本地物業買家及中國投資者對香港房地產的熱切需求支撑物業價格,而轉趨明朗的經濟前景及全球貿易復甦,將令升勢持續。 15%的從價印花稅和15%買家印花稅稅率似乎極高,但往後數據若證實效力持續減退,又再踏進上述的警誡線,港府是否不得不把稅率由15%再加至20%?25%呢?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