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4, 2024 星期六 微雨 23° 94%

曾經係草 如今當寶

2018-07-17    經濟日報
上個世紀,平均每年推出的居屋數目曾達到12,493個,九十年代更是高峰,1997全年有25,928個居屋(見表)可以接受申請,不過,金融風暴後,居屋亦曾經人人喊打。 居屋或者資助出售房屋,今時人人趨之若鶩,不乏「五二折抵買啊!」「一定博抽一轉!」等言論。不過,資助出售房屋亦曾遭官商民唾棄,香港97後樓價持續下跌,不少資助出售房屋出現負資產、或者瀕臨斷供的情況,市民認為港府出售資助房屋是累街坊,除了私人樓,資助出售房屋亦被認為供應量過多。 居屋遭圍攻 歷史可會重演? 在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後,樓價仍不止瀉,地產界亦出現呼籲停建居屋大合奏,主要地產巨頭均開腔要求停建居屋。 原因其實只得一個,私人樓價持續下跌,不論一二手價位不斷回落,結果是私人樓的價錢愈來愈貼近居屋的推售價,上車盤更出現價格重疊,居屋停建停售的聲音此起彼落。 當時的政府一直指必須停建居屋以「穩定樓市」,房委方面亦強調在未來發展中,公營及私營物業市場不應重疊。到了2002年,香港政府推出孫九招,宣布無限期擱置居者有其屋計劃,即不會再興建新的居屋及住宅發售計劃屋苑。居屋走入歷史,但2005年起,又再有聲音建議政府重新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直至2011年,又諮詢又民調等等,港府才正式宣布復建居屋。 今時,特區政府正式把資助出售房屋與市價脫鈎,綠置居、居屋和港人首置盤都讓不少市民期待,唐榮還記得,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特約教授劉國裕曾提出居屋計劃的作用主要有四個: •一是穩定社會,鞏固社會凝聚力,提高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 •二是減低市民因不斷上升的樓價對政府的不滿。 •三是減少「居者憂其屋」的數目。通過折扣價、回售機制,和居屋第二市場,令居屋業主負擔能力提升,並增加居屋的吸引力。在樓價下降或收入減少時,居屋業主也可應付比市值樓價低的居屋的還款負擔,因而減少憂慮。 •四是出售居屋的收益用作支援出租公屋及居屋計劃的建設及運作開支。 這些作用,同樣可以套入各種資助出售房屋。特區政府以置業為主,就要有所覺悟,今時新盤可能都是600萬起跳,在居屋與市價脫鈎後,基本上價位沒有重疊,二手小業主人人獲利下亦不會針對居屋,但當年沒有人想過,居屋夾屋等會飽受抨擊,甚至在圍攻下消失,未來,出現類似的情況下,我們的特區政府能否守着這個置業理念?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