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18, 2024 星期六 短暫陽光 26° 62%

社評:借海造地一廂情願 土地問題難走精面

2018-08-23    明報
【明報社評】土地大辯論,有建制和泛民團體不約而同提倡擴大香港版圖,建議特區政府尋求中央批准,在毗鄰香港的內地水域大規模填海,然後租借或直接撥歸香港。土地大辯論各抒己見,沒必要墨守成規,天馬行空亦無不可,不過「借海造地」構思實有必要三思。香港土地供應不足,長治久安必須填海造地,然而本港有能力自行處理,不應抱着貪便宜的心態,動輒要中央出手「惠港」。「借海造地」表面是捨難取易,實際是將解決本港土地問題的責任推給中央,將本港社會內部矛盾轉化為中港矛盾,中央支持與否都會惹來非議,對香港和內地均非好事。 內地水域填海減麻煩 鄰避症候群心態自私 本月初,新民黨提倡特區政府仿效澳門,向中央申請於大嶼山以西的內地水域填海。及至本周,公共專業聯盟則提出「一島兩市」構思,同樣建議在大嶼山以西填海,興建「外港人工島」。新民黨與公共專業聯盟,一個來自建制,一個屬於泛民,惟主張卻異曲同工。他們都主張把填海得來的土地,按照一國兩制實行香港制度和法律,由中央與特區政府協商,決定新填海區究竟以租賃還是劃歸香港的方式,交予特區政府管轄,未來當局可以將葵涌貨櫃碼頭搬去新填海區,騰出葵涌沿海數百公頃土地,興建新市鎮;公共專業聯盟還提議在人工島重置粉嶺高球場,利用球場原址興建新市鎮。 借用內地水域填海造地,驟耳聽來相當吸引,亦有澳門這個先例可援。2009年,國務院批准澳門在內地水域填海逾300公頃及租借橫琴島部分土地,數年前更通過新的澳門行政區域圖,擴大澳門水域,有利澳門日後填海。理論上,中央一聲令下,香港確可照辦煮碗,不過「澳門模式」應否套用到香港,卻是另一回事。 澳門特區面積僅及香港1/38,成立之初連自己的水域也沒有,任何填海工程均須中央批准,中央劃出部分內地水域交予澳門,是長遠解決問題的唯一選擇。相比之下,香港絕對有空間有能力自行填海造地,東大嶼都會人工島計劃顯示,只要特區政府有決心,填海上千公頃甚至2000公頃都辦得到。香港向內地「借海造地」,絕非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反而更似是貪便宜「走精面」的選擇。 解決本港土地供應問題,沒有無痛選擇。過去數月土地大辯論,反映很多持份者不願放下私心或偏執,有人出於「鄰避症候群」(Not In My Back Yard,NIMBY),反對有損自身利益的覓地方案,亦有人出於意識形態教條,寸步不讓。人人拒絕妥協,不願顧全大局,一個逃避困難的方法,就是將麻煩轉嫁出去,「借海造地」構思所反映的,某程度是一種全港性的「鄰避症候群」,希望將填海的環保爭議和政治麻煩拋給別人,只享受填海為香港所帶來的好處。這種心態不僅一廂情願,也沒有透徹考慮後果。 「借海造地」支持者認為,在大嶼山以西水域填海「快靚正」,更重要是不受香港程序約束。有人指出,填海工程可以由港方出資內地興建,除了成本遠比香港便宜,環評手續亦較香港簡單得多,不會有司法覆核等風險,數年後即可「見地」,問題是填海水域很接近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港明明有馬料水和東大嶼山水域等地方適合填海,卻要跑到生態敏感的大嶼山以西水域填海,心態相當自私。 港將覓地責任推中央 內部矛盾變中港矛盾 中共十九大強調要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借海造地」要得到內地環境部門支持,未必如想像般容易,其他大灣區城市更會覺得香港索要特權。珠三角發展速度高於香港,區內城市家家有求,珠海市政府未必願意借出水域,港方強行要中央「出頭」,不僅令中央難做,也只會在大灣區城市之間製造矛盾。當然,如果中央認為「借海造地」有利大灣區融合,說不定仍然會開綠燈,可是觀乎近日部分泛民政黨的反應,已說明「借海造地」必會引發類似一地兩檢的政治爭端。本港土地供應問題,原本只是內部矛盾,然而經此一鬧,絕對有可能轉化為香港與內地的矛盾。 回顧過去數月土地辯論,不時有人提出特區政府應該要求中央釋放部分駐軍用地,興建公共房屋。部分提倡者也許只是一心為港求地,沒有其他政治用意,然而實際效果是多少將中央與香港土地供應問題對立起來。「借海造地」之議,本質一樣是將覓地建屋的皮球踢向中央,如果中央批准,類似一地兩檢的矛盾大有可能出現;如果中央不批准,則可能惹來「中央懶理港人死活」的政治炒作和挑撥離間。「借海造地」看似是「妙着」,然而長遠可能埋下更多政治紛爭,隨時得不償失,絕非明智之舉。香港應該先努力做好自己,盡力自行解決問題,不應淺嘗輒止,更不能抱着走精面、走捷徑的心態處理土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