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21, 2024 星期二 雨 25° 93% 雷暴警告

專資會成員撐「明日大嶼」 賣兩成地可獲五千億

(星島日報報道)《施政報告》公布「明日大嶼」計畫後,一直引起社會爭議,昨日在一個討論「明日大嶼」計畫的交流會,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多名成員均力撐在中部水域填海。本身是會計師的專資會會長李鏡波表示,在東大嶼填海一千七百公頃造地,假設拍賣當中兩成土地、約三百五十公頃土地,預計可帶來約五千八百多億元賣地收入。前規劃署署長凌嘉勤表示,曾以模型模擬在東大嶼填海的水流,得出結論是要建多個人工島。 「明日大嶼」的建築成本估計最少達四、五千億元,外界一直關注政府未來是否有力應付有關開支。李鏡波在交流會上表示,在中部水域填海一千七百公頃造地,假設拍賣當中兩成土地、約三百五十公頃土地,預計可帶來約五千八百多億元賣地收入;攤分十年,每年可望帶來約五百億至六百億元收入。 他指,有關估計是參考〇九年至今的賣地收入,並以大市區一半地價計算,認為外界不應只看開支,應視之為投資,人工島上的商業發展,亦帶來稅收差餉。 對於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局對海平面高度升幅的預測,指明日大嶼人工島的海堤設計不得低於十二點五米,質疑是否值得花大量金錢,買額外風險,本身是岩土工程專家的港大土木工程系講座教授李焯芬認為,「明日大嶼」填海屬大工程,要先進行可行性研究,之後做環境評估,才進入工程設計階段,屆時在設計初期會決定設計標準,例如要決定人工島可應對超強颱風「山竹」級別的颱風,抑或印尼海嘯級別的天災。他認為,現時可行性研究未展開,討論海堤要有多高,是言之過早。 前規劃署署長凌嘉勤則表示,當年展開「香港2030+」研究時,曾以模型模擬在東大嶼填海的水流,得出結論是要建多個人工島,而非一個大人工島。 前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反駁坊間指政府可以輕易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新界土地的講法,稱該把「尚方寶劍」已經用得很鈍,收地困難,時間亦長,屆時「近水」變成「遠水」。他又指,動用條例有受發展商司法覆核風檢,八十年代政府收地在樞密院敗訴,引起棕地問題,政府一旦在 《收回土地條例》 的司法覆核敗訴,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