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樓市是否轉勢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銀主盤的數量,如果只是保持雙位數,樓市想爆煲都難,但如果銀主盤數量激增,我可以大膽說距離樓市爆煲之期不遠,我相信有很多人不同意,他們認為當市場上的銀主盤被吸納之後,樓價又會回復正常,但今次跟以往不同,銀主盤在購買力減弱的時候增加,數字不但不會減少,而且會愈積愈多,當銀主劈價去貨,樓市就會急速下跌,這個現象似遠實近。
我在2015年初寫細價樓爆煲論的時候,大約有900家財務公司,當中只有600家是活躍的,現在有超過2200家,新開的全部活躍,即是現在有1900家財務公司做緊生意,假設每家財務公司有10個銀主盤,就即是有1.9萬個銀主盤將陸續登場,樓市很難承受這種壓力,結果是爆煲,今次並不是細價樓爆煲,而是全線爆煲。
銀主比業主更傾向劈價套現
不少人認為我危言聳聽,市場上絕對不會有1.9萬個銀主盤那麼多,我反問,每一家財務公司會不會有10個三按物業,如果物業去到三按,基本上已經是銀主盤。
在拍賣行有一些銀主盤叫價貼市,這代表銀主「賴嘢」,即是債仔欠數太多,要貼近市價售出才可以收回欠款,銀主盤增加令到樓市向下,樓市向下又會令到更多業主變成負資產,出現更多銀主盤。
市場購買力被新樓吸乾
如果有足夠購買力,是可以阻止樓價不合理地下跌,但很可惜,市場上的購買力已經被新樓吸乾,有實力的買家又一定會鋤價,如果不是銀主盤,業主或者不會接受買家鋤價,但銀主就不同了,即使賣出之後所收到的不能抵消全部已借出去的款項,銀主都會選擇出售,中間的差額欠款日後可以向原業主追討,其實亦不用解釋太多,只要有大量銀主盤出現,樓市距離爆煲之期不遠矣,不相信都要信,事實勝於雄辯。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