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大辯論提供18選項,只有4個短中期選項,其中兩個涉及發展商持有的棕地及農地,不少發展商已看準機會,率先就農地申請改劃,有利日後提出公私營合作方案。
2短中期選項 可填供應缺口
土地供應大辯論公眾諮詢已展開個多月,除填海外,公眾普遍較為接受發展棕地,以及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由於這兩個選項均被納入短中期發展方案,即有潛力於未來10年內提供額外土地,而且涉及較大範圍的土地,正好配合現時香港土地荒的處境。
特首林鄭月娥近日開腔,支持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而事實上,林鄭早於去年10月公布首份施政報告便明言,發展商持有的土地儲備是首置上車盤的來源之一。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亦曾透露,若果公眾同意推行新的公私營合作模式,應該有一個機制,甚至最好設獨立機構去負責推展,以釋除官商勾結的憂慮。
多家發展商近期已蠢蠢欲動,紛紛就旗下農地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用途建屋。單過去3個月便有5宗申請,擬建伙數達7,120伙,可見發展商亦就政府開發農地作出部署,從個別申請可見,有申請人更提及願意釋出部分用地建港人首置盤,以增加獲批的機會。
發展商看準機會率先就農地申請改劃,倘獲批將有利日後提出公私營合作方案,同時亦可自行發展,搶佔開拓棕地及農地的先機,實行進可攻、退可守。可以預計,棕地及農地的改劃申請將陸續有來。
撰文 : 馮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