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9
經濟日報
為遏抑樓價,港府自2009年開始多次推出「辣招」,成效未見顯著,二手樓市一直呈「樓價高成交低」的乾升局面。
自2012年10月27日推出「雙辣招」,即包括買家印花稅(BSD)及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以來,至今已屆6周年,樓價升勢強勁,其間「美聯樓價指數」累積上升6成;最新10月10日至16日報171.25點,縱然近期由高位回落,惟仍較「雙辣招」推出前一個月的2012年9月107.13點累升約59.9%。
成交量萎縮逾半
然而,當中加強版SSD鎖死二手盤源,過去6年間二手住宅宗數較出招前大幅萎縮超過一半;其間發展商推不同優惠計劃以吸納購買力,客源流向一手,令同期一手私樓宗數增加逾兩成,兩者交投表現背馳。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過去6年(自2012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24日為止)二手住宅註冊量共錄約265,860宗(平均每年約44,310宗);比起前6年同期(2006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約569,481宗(平均每年約94,914宗)大減約53.3%。反觀,新盤市場交投與二手背馳。在不包括一手公營房屋之下,過去6年間(截至今年10月24日)一手私樓註冊量共有94,683宗(平均每年約15,781宗),與前6年約78,284宗(平均每年約13,047宗)相比,上升約21%。
由以上數據可見,辣招不能遏抑樓價,只能減低成交量。近日的樓價回調,主要是由於外圍經濟影響。根據經濟學定論,物品價格由供求釐定,物業也不例外,樓價高升原因是「求過於供」,故解決樓價高企的問題,亦必須由供求做起。眾所周知,香港「地少人多」,適合起屋的土地買少見少;與此同時,隨着人口的急速增加,對住屋的需求也是有增無減,在僧多粥少下,物業價格上升是正常現象,政府如想紓緩樓價升幅,早應從供應着手,造地建樓。
應制定退市策略
更甚的是,當辣招遇上經濟下滑時,如處理手法欠缺彈性,只會阻礙樓市的正常調節,增加業主出貨的損失,減低售樓的誘因,如辣招遇上大跌市並適逢供應持續增加,有機會令樓市跌勢加劇,或動搖香港經濟。因此,筆者再次勸喻政府,應及早為「辣招」制定有效的退市策略,為未來可能出現的經濟下滑做好防風措施,否則屆時才亡羊補牢,恐怕為時已晚。
撰文 : 布少明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欄名 : 大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