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9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在多個土地供應選項中,棕地是最具社會共識的選擇。黃偉綸在訪問中透露,根據政府的估計,目前新界共有一千三百公頃棕地,但當中五百四十公頃已納入新發展區之中,餘下的七百六十公頃,不少位處偏僻,又或零散細碎。但規劃署亦已計畫就這七百六十公頃棕地重新進行研究,發掘當中具備發展潛力的棕地。他直言如果已納入「明日大嶼」計畫的龍鼓灘填海獲得推展,將可重置部分高增值物流或露天倉儲作業,「鬆出」用地作其他發展。
早前在土地大辯論進行時,有不少團體提出「先棕後綠」的概念,都要求政府先利用棕地進行發展,小組亦在初步觀察提及應「加大加快」發展棕地的規模及速度。黃偉綸表示,政府了解社會在此方面有期望,故除了將按時在本年底,完成有關棕地基本資料的調查,再決定下一步的措施,屆時亦會開誠布公公布。
不過,他就指現階段政府可較實際掌握到全港有近一千三百公頃棕地,而當中四成或五百四十公頃,己被納入新發展區的規劃內。
至於其餘七百六十公頃,他指規劃署將開新研究,「看一看一些相對零碎、較偏僻,但又相對面積大一點的,偏遠得來相對比較近一些交通設施的,有沒有發展潛力。」同時,黃亦直言屬「明日大嶼」願景計畫內一加三填海選址的龍鼓灘,如能落實填海二百多公頃,將可重置部分高增值的露天倉儲或物流作業。「土地從來是互補的,如果一些工業用地(可以搬至這裏),可能我可以鬆到這些用地作其他用途……所以龍鼓灘有這個戰略價值。」
他亦表示,香港始終有進行物流及露天倉儲活動的需要,不會完全消失,因此他欣賞不同政黨都向政府提及需要適當地重置部分棕地作業,不過,他坦言早前亦向業界表明,亦有部分作業始終會被自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