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0, 2025 星期五 陽光充沛 16° 41% 寒冷天氣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拓地諮詢受質疑 要保制度公信力

2018-07-09    經濟日報
特首林鄭月娥公開表示,希望土地大辯論得出的結論是填海,令社會上出現假諮詢的批評。填海固是實際需要、政府亦應有承擔,但維護公眾諮詢制度的公信力,亦是港府責之所在。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上周六舉行的第二場公眾論壇上,出現了「不要假諮詢」的口號,此不利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形象,恐亦或損日後小組總結報告的公信力。 填海現實必須 期結論成政策 事緣林鄭本月初與傳媒會面時表示,增加土地供應還是要靠填海,希望土地大辯論得出「為香港、為未來、要填海」的共識。她指出,會要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些提交宏觀方向,10月的施政報告會交代對增加土地供應的看法。外界因而出現一些質疑,小組仍在公眾諮詢階段,特首便表示明確立場,諮詢會否只屬走過場? 去年8月政府成立該小組時,林鄭表示希望小組檢視本土地供應來源和現行措施,推動公眾討論,建立共識,提出建議,以便政府制定策略。小組結論只屬參考,政府確可有本身立場。 然而,現實是公眾對諮詢有期盼,希望政府聽取,所提意見能反映在政府政策,如此才不惜費周章參與公眾諮詢,故此港府在公眾諮詢未完成、未總結前,先提出本身明確立場,公眾因而憂慮、生疑,並非不合理。 當然,填海現實上確是必須的,否則香港中長期沒有辦法提供足夠土地,滿足民生與經濟需要,最後受苦最深的是下一代。港府亦應有承擔,講出本身有理有據的立場,為加快速度,多個土地選項的研究工作,亦值得提前展開。 過去政府亦曾委託學者研究退休保障,得出全民退保計劃,港府其後明言對方案有保留,不予採用。當然,政府可不跟從研究或公眾諮詢結果,前提是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及做足與民溝通工作,釋除市民疑慮。 須符整體利益 做足溝通工作 公眾諮詢是重要的制度與政策工具,尤其在公民權利高漲的現代社會,林鄭亦多番指出,要與民共議。若市民誤以為公眾諮詢只是走過場,政府都早有立場,那還有多少市民會花時間心機認真參與?政府若不能通過公眾諮詢得到、凝聚共識,訂定和推行政策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如何維護公眾諮詢制度的公信力,是政府不可迴避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