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2, 2024 星期日 雨 25° 92% 強烈季候風信號

新房策暫紓無樓市民怒火

2018-07-03    經濟日報
上半年來,本港樓價狂飈,顯然是遏市辣招藥效已屆強弩之末,於是逼得政府急急祭出新房策應對,希望可以暫時冷卻買家入市的熱潮。 關於上周出台的管控供應舉措,主要是將9幅原本作為私營房屋用地,即時改撥用作興建1萬多伙資助房屋,官方並事先張揚,明言日後售價將與私樓市場價脫鈎,故定價或低至市價的5成,以配合普羅階層的負擔能力。 綜合新房策列出的3大目標及6大措施,其中開徵新樓空置稅的最大目的,是暫時緩解市民因買不起樓而積壓在心的怨氣和怒火。 回顧政府頒布實施管控需求措施及辣稅以來,至今並未能成功達到原定遏抑市民置業的意慾,個人認為並非是坊間形容的「落錯藥」,而是當局忽視了藥力因市場適應了而失效,甚至衍生不良副作用反噬,以致本地樓價升勢逐漸失控。 管控供應措施 僅短暫降溫 同一道理,政府現在啟動多項管控供應措施,現階段當然有正面作用,起碼普羅市民會感覺未來落成的港人首置、居屋及綠置居等,都是大家可以負擔得起的住宅房屋,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因為售價比私樓大概平一半或以上,有着數也必定會吸引更多合資格、但未必有剛需的香港人加入申購行列,結果可能導致有剛需的市民中籤機會劇減,而屢次抽籤失敗的市民,就會更強烈要求增建更多可售資助房屋單位,一旦政府無奈調撥更多地皮去建造資助房屋後,惡性循環開始擠壓私營住宅的供應量不斷減少,把私樓價格一再推升,最後私樓成為富人專屬享用品,香港社會將陷於更進一步的貧富分化。 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無論管控需求或是新推出的管控供應措施,對香港樓市只可起短暫降溫作用,只有大力增闢住宅用地,才是理順本地樓市的唯一靈丹。 撰文 :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