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2, 2024 星期日 雨 25° 92% 強烈季候風信號

陳永傑﹕增建公屋要加把勁

2018-07-03    明報
Share 【明報專訊】本港公屋輪候時間增至5.1年,創出歷史紀錄,政府實有需要加把勁增闢土地建設公屋,否則將會民怨更沸騰,應及早處理。 房屋署公屋申請數目和平均輪候時間,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27.23萬宗公屋輪候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4.7年延長至5.1年,首次突破5年大關的歷史紀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有一段日子在4.6年至4.7年拉鋸,已經與以往平均約3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的目標愈拉愈遠,但月前突然爆升至5.1年,令輪候人士更為不滿。 部分政治團體更提出,將公私營房屋的供應比例修改,由目前的6比4改為7比3,以加快輪候人士的上樓時間。 本港輪候公屋人士俱為基層市民,收入有限。假如輪候時間愈來愈長,他們便可能要更長時間抵受昂貴的私樓租金,必然很吃力,造成社會更多怨氣。因為基層市民收入不多,能夠及早上樓,有助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 助基層及早上樓 紓社會怨氣 雖然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有可能造成私樓價格更高昂,令準置業人士付出更高買樓成本。但公屋輪候人士更值得社會同情,稍稍調整公私營樓比例,有助基層市民加快上樓,看來更值得支持,因為他們差不多退無可退,很難再長期撐下去。 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有助本港社會穩定,只要基層市民得到安居樂業,社會安穩,商界放心在本港投資,中產收入平穩,置業的機會繼續存在。政府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增加土地供應,例如各部門加強合作及加快審批私樓興建,這樣能在短時間內增加私樓供應,減慢樓價急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