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棕地屬熱門土地供應選項之一,前運房局局長張炳良指,發展棕地最大問題是安置賠償,若出現「不遷不拆」,可拖延多年。
棕地多污染 除污工作繁重
張炳良近日接受團結香港基金訪問,回顧當日出現爭議的橫洲事件。張炳良提及,橫洲並不能夠孤立看待,而是上屆政府研究橫洲、皇后山,整個新界區發展的一部分,並不是「由零開始」。之前公務員系統已經研究如何發展橫洲,按政府分期發展的操作,會先易後難,分成三期發展。
政府沒有對棕地寬鬆,而是發展棕地所需的時間較長。張炳良解釋,棕地上作業都是污染性較大,需要進行很多除污工作,所需的時間較長,分期是先易後難,能集中早一點到位的土地,就列入第一期發展。
社會對於發展棕地的呼聲大,不過張炳良指出,棕地的最大問題是安置賠償。因為棕地並不是空置的,上面有不同作業,某些可能是社會認為的夕陽工業,只需要賠償便可以,但有些是社會需要的行業,例如環保回收、倉儲、汽車修理等。這些行業聘請了員工,需要找地方安置有社會價值的行業,照顧就業員工。
前高官倡 近岸小規模填海
另外,就着明日大嶼填海計劃,規劃署前助理署長伍華強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指,計劃無考慮到若出現經濟下行可能帶來的影響,當開始「倒第一桶泥」,計劃已經無法應變。他認為,應該透過近岸小規模填海補充陸地發展的不足,即使遇上經濟下行,亦可隨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