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7
星島日報
本港舊區老化問題加劇,漏水、石屎剝落或渠管滲漏等常見,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預期,未來高齡舊樓及單位增幅驚人,到二〇四六年,全港樓齡七十年或以上的私人住宅單位會增至超過三十二萬個,較前年多約三百倍,政府應鼓勵業主積極定期進行樓宇維修,又建議地政總署修改《大廈公契指引》,要求發展商在保養手冊中制訂樓宇安全檢驗和保養的周期和程序。
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提到現時香港有二萬一千幢樓齡逾三十年的舊樓,估計到了二〇四六年,將會增至近一倍,達四萬幢,又引述《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諮詢文件,估計香港屆時將有三十二萬六千個樓齡七十年以上的私樓單位,較前年多出三百倍,反映未來高齡舊樓及單位增幅驚人,政府應提高社會對樓宇維修保養意識,鼓勵業主配合。
即使樓齡低於三十年的樓宇,他認為都可能有漏水、石屎剝落或大廈渠管滲漏問題,認為業主應未雨綢繆做預防性檢查和維修,保持樓宇良好狀況,降低需要進行大型及緊急維修的機會,長遠可解決樓宇老化的問題。
他特別提到,不少業主缺乏樓宇維修知識和經驗,今年《財政預算案》建議預留三億元,讓業主以優惠費用參加市建局推行的「招標妥」樓宇復修促進服務,希望能鼓勵更多業主積極參與維修保養其物業。
韋志成又關注,部分大廈公契要求發展商提供包含工程和裝置的保養手冊,只說明升降機、消防設備及中央空調設備等公用設施的恆常檢查次數和流程,但無包括影響樓宇結構、外牆飾面和天面物料。據此,他建議地政總署修改《大廈公契指引》,要求發展商在保養手冊制定為樓宇安全檢驗和保養的周期和程序,讓業主清楚知道何時應委任合資格人士為樓宇進行預防性檢驗,確保樓宇安全及進行適時維修保養,以保持良好狀況。
維修無錢不行,他留意到:「很多大廈的基金戶口都是『有名無實』,欠缺財政儲備,日後一旦面對進行大型樓宇維修時,基金存款根本不足以支付所需的費用,業主便要為籌集資金而感到徬徨。」
市建局正更新「樓宇復修資訊通」網站,更有系統地整合多元化樓宇維修資訊,並籌備「樓宇維修平台」,集合專業人士、承建商、政府部門和執法機構,為業主提供一站式資料庫,解決與樓宇維修有關的問題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