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東方日報
港人的住屋困境可謂人所共知。依據國際權威調查機構Demographia的報告,樓價與港人家庭入息比率由二○一六年的十八點一倍進一步惡化至二○一七年的十九點四倍,即香港家庭一般需不吃不喝十九點四年,把薪酬完全儲蓄起來,才買得起一個中價的住宅單位,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即使有辦法置業,香港按揭供款相對住戶入息中位數的比率亦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反映供款壓力愈來愈沉重。港人置業夢愈來愈遙不可及,青年人甚至乎對置業感到「絕望」,不得不把改善住屋環境的希望寄託至申請公屋上面,導致公屋輪候人數節節攀升,新申請個案連續多年超過成功獲分配上樓的個案,導致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達五點三年,連續多年上升!
基層私樓可作租務管制
在殘酷的現實下,不少港人,尤其是青年,對置業不抱希望,對成功獲配公屋亦不敢奢望,惟有繼續與家人「蝸居」在一起,無望改善住屋環境,與家人的摩擦更可能愈來愈多,青年人怎會沒有怨氣?對社會狀況怎會滿意?
對現況愈不滿,改變的欲望便愈大,對政府施政的期望也會愈大。對於特區政府來說,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只要能夠切實改善港人的住屋困局,必定能大大提振港府的民望!在最新的一份《施政報告》,林鄭特首提出了長遠的填海規劃藍圖,大幅增加和建立土地儲備,並計劃推動幾個大型重建計劃,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始終較缺乏中短期的紓困措施,大規劃填海和重建也是十數年的工程,「遠水救不了近火」,是重大瑕疵!
筆者重申,土地及房屋供應的長遠規劃是重要和必須的,但短期的紓困措施同樣不可迴避,要有願景,也要短期措施止咳。筆者要求特區政府盡快向輪候公屋時間超過三年的市民提供租金津貼,急市民所急,以市民的感受為重,並且對一些價值較低的基層私樓作出租務管制,以保障租住私樓或劏房的基層市民。此外,除了「明日大嶼」計劃外,特區政府應盡快制訂及落實短中期的填海計劃,在維港以外的近岸填海,延伸現時的土地規模,對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會更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