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8, 2024 星期六 大致多雲 17° 52%

「大嶼」增填海700公頃 可提升人均休憩空間

(星島日報報道)《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畫,填海一千七百公頃建造多個人工島。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表示,過去進行規劃研究時,尚未觸及改善人均面積,以及樓宇及人口老化等問題,但經最新評估,單是降低市區密度和提升人均休憩空間分別需要三百和四百公頃土地,故有必要在中部水域額外填海七百公頃。他承認,透過填海所得到的土地是「遠水」,但所提出的時間表進取,希望盡量將「遠水」拉近,並強調工程涉及十五至二十年,即使平均每年需要動用數百億元,政府都有能力應付。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施政報告》政策範疇記者會表示,各項短中長期土地供應措施,可提供超過六十一萬個單位;其中,特首林鄭月娥最新提出的「明日大嶼」計畫,於生態敏感度相對較低的中部水域填海,黃說以交椅洲附近興建一千公頃人工島的第一期計畫比較確切,期望二○二五年展開填海工作,預料明年第一、二季向立法會爭取第一期工程的前期撥款,屆時會盡量吸納土地供應小組在今年年底提出的建議。 問到何時決定將填海範圍增至一千七百公頃,林鄭月娥昨日再指,沒有受政治因素影響,自己也沒有參與其中,是由相關政府工程人員多年研究的結果。 黃偉綸則透露,政府六月起制定《施政報告》時,當時特首正構思以大嶼山為遠景,規劃署等部門同事檢視相關技術問題後,確定填海一千七百公頃是可行,最後由特首「拍板」。 黃偉綸指,政府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供資料,建議東大嶼都會填海一千公頃,是基於「香港2030+」規劃研究,但當時尚未觸及改善人均面積,以及人口和樓宇老化等問題。他特別提到,油尖旺及深水埗地區現時每平方公里居住五萬人,倘若希望減至四萬人,變成相當於沙田的居住密度,便需要安置十五萬人口、逾三百公頃的土地;倘若社會希望人均休憩空間由現時的兩平方米,增加至二點五平方米,則需要增加四百公頃土地,故有必要額外填海,始能盛載社會所需的設施和公共空間。 對於「明日大嶼」計畫的造價,他說目前填海每平方呎成本是一千三百至一千五百元,以交椅洲第一階段填海一千公頃計算,單是填海開支便需要一千多億元,由於需要另外鋪設基建及走線等,有待研究再得出估算。他強調,該項計畫是長期建設,假設總工程成本約五、六千億元,攤分十年計,每年工程費用大約五百至六百億元,相比現時政府每年工務工程支出約一千億元,預料政府有能力作合理付出。 今日展開退休前休假的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韓志強坦言,雖然填海成本可以計算出來,但基建成本須視乎實際工程及設計,現階段太早談論,也沒有足夠相關資料計算,如現時提出一個沒有基礎的數字,是不負責任。他又直言,坊間有指成本高達一萬億元,是「無科學根據」。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昨日在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承認,政府若花四、五千億填海造地,可能減少儲備,令港元可能受狙擊,但強調本港支持港元的儲備量是全球最穩固之一,銀行體系亦足夠穩健應對金融衝擊。他又表示,基建投資金額雖然龐大,但政府需要有決心投資未來,造地建屋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