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
經濟日報
過去特首曾推銷香港七成家庭擁有自置居所的目標,特首參選人曾俊華昨日公布競選政綱,他開出了一張新期票,六成人居於公營房屋,如何解讀?
他提到,增建公屋,加快重建高齡公屋屋邨,目標是為全港六成市民提供公營房屋作居所,以及增加居屋供應、放寬申請居屋資格,增加白表比例,檢討居屋定價政策,協助夾心階層置業。
或需額外增39萬公營房屋
曾俊華指出,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房委會)的數據,在2015年,居於公營永久性房屋,即包括出租公屋及資助出售單位的人口,佔香港總人口比例為45.6%。先看看附表數字:
假設人口不變,現時是45.6%人口居於公營房屋,若依曾俊華之言,增加至60%,亦即要把14.4%人口遷入公營房屋。翻查資料,香港2015年年底人口有732萬人,45.6%代表居住了334萬人口左右,要增加14.4%人口是105萬人,使達到六成居於公營房屋。如果每戶是2.7人計算,則需要額外增加39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再換算一下,長遠房屋策略計劃未來十年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平均每年2.8萬個,要建39萬個公營房屋,大約需時13.9年。當然,這是未計算未來新增人口(即使人口增幅逐步放緩,還是持續增長中)。
未來情況又如何?再看看另一組數字,現存的單位數目。
曾俊華在政綱中又提到,政府統計處《香港人口推算2015--2064》預期平均住戶人數將會繼續下跌,由2014年每戶平均2.9人下跌至2049年的2.7人。住戶數目將會由2014年的243萬,逐步增長至2044年293萬的頂峰,即30年間整體增加約50萬住戶。50萬戶是新增戶數,若當中同樣以六成居於公營房屋為目標,則需要30萬伙公屋或居屋,十年長策2.8萬伙建屋量計算,又需要10.7年的時間,若加上上文所提及提升比率所需要的39萬伙,那是高達69萬伙的公屋供應目標。
如何增加供應 未見提及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統計處的「居港人口」推算由2014年年中的724萬增加至2043年年中822萬的頂峰,同樣以六成人口居於公營房屋計算,是494.4萬人,每戶人數2.7人,需要18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如上表所指,現時約119萬個公營房屋,30年大約要加建64萬伙左右。
理論上,若跟足長策目標,十年28萬伙,三十年是84萬伙,是可以達標。但以未來十年公營房屋建屋量來說,現屆政府出盡力,可供發展的土地,暫時仍未見達到長策的預訂目標,而曾俊華只提出六成,卻未見碰觸最核心的如何增加供應,以及如何達到這個數量的方案,而他提出的增加土地方法是否足以達到這個選舉承諾?
新界北棕地發展 政策延續
土地供應又如何?正如曾俊華所指:「我認為特首梁振英先生在房屋問題的斷症,以及相關政策的大方向是對的,這裏我可以向大家講得好清楚,我會繼續造地,繼續起樓。」東大嶼山、新界北,棕地發展等均是政策方案的延續;改變現有土地用途,增加地積比率也是現時政府着力進行,碰壁也不少;要求發展商代政府興建額外樓面面積(約5%,業權由政府擁有),作「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途,甚或市區重建也不是新鮮事。至於對私樓市場有何關鍵影響,很抱歉!看不出來!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