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四月 17, 2024 星期三 大致多雲 26° 84%

這是哪一年的樓市評論

2017-04-10    經濟日報
下文節錄自一篇樓市評論文章,讀者可以猜猜是哪一年份的? 「標題:多種效應一齊發揮 ……樓市形勢大好,紅磡地皮成價寫下新高一頁,青衣灝景灣七百多個單位一日沽清,整體樓市在回歸效應、拍地效應、新盤效應推動下,連連向上,似有欲罷不能之勢。 樓市飈升 發展商高價投地 港島中半山及南區豪宅,去年中已創呎價萬元紀錄,九龍則在去年底跨越呎價萬元的大關。現時甚至市區內的屋邨單位,在發展商悉心包裝下,加上海景,或基建概念或出色的市場推廣手法等,不少亦都企於呎價萬元之上。所謂水漲船高,個別極優質的豪宅,更在近期升破呎價二萬元水平。尤有甚者,一些建築質素高的名廈,發展商見奇貨可居,都非常惜售,買家若渴望擁有,不但出價須高,還須身份尊貴,誠意十足,才能令發展商肯予一顯,割愛出售。 樓市在回歸前夕勢如破竹,新高迭創,與多年前人們預測樓宇將隨九七臨近而崩潰的預測大相逕庭。這種情形,恰正反映市民對回歸中國以後的信心。雖然政府三番四次採取措施穩定樓價,但購買力卻是勇往直前,一批較乏實力的短線投資者倒下後,往往再由用家及有實力的長線投資者接續帶動樓價邁向更高水平。投資者的目標,通常是一些由名牌發展商開售的新盤,這些新盤多採分批方式開售,易於營造氣氛,吸引炒家入市,若能迅速售罄,便成為全市的公認指標,產生推高樓價的效應。 發展商近期紛紛以高價投地,連大發展商也是如此,這是過去少見的,這應該不是為了慶祝回歸而特意營造氣氛那麼簡單,發展商既然看好,用家及一般投資者很難不受感染,而購買力畢竟亦非常實在。事實上,私人住宅市場每年只有二萬個單位供應那麼多,只消有二萬個買家入市,整體樓市受層層推動力,何況許多投資者是不止購買一個單位。 回歸20年 今日歷史輪迴 當然,目前市場也存在一個未知變數:特區政府的土地及房屋政策如何?但若認為特區政府會强行令樓價大幅回落,則也許亦是主觀意願而已。」 看完了,應該猜得到是1997年的文章,這是唐榮認識多年的一位網友亂博2011年的一篇網上評論(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1/01/1997-2011115.html)。 文中引用1997年6月16日出版的一本雜誌,名為香港地產中的半月評論,正反映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的一片歌舞昇平,樓市火速飈升的情況。 如果隱藏一些透露文章時間的因素:回歸改為回歸20年、灝景灣等名稱,再調整各樓宇價格,是否與今時相當類似,高價投地、惜售、政府有穩定措施、新供應、投資者入市等等。文章有很多描述當時樓市情況,讓人驚訝於歷史是不斷輪迴,重複又重複。 林鄭房策 土地能有突破? 正如文章結尾指出,回歸20年後,特區政府的土地及房屋政策如何?林鄭房策好大機會延續梁振英的施政方針,能否在創造更多可用土地上取得突破,將是唐榮最關注的焦點。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