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8, 2025 星期三 大致多雲 16° 73%

何國鈞:樓價飈升 源於供求失衡 政府加緊覓地建屋 料有下調空間

2017-02-06    經濟日報
建築費稍回落,樓價續升,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何國鈞指,供求失衡屬樓價飈升主因,政府加緊覓地建屋,供應到位後,相信樓價會有下調空間。 過去半年多幅地皮以高價批出,何國鈞認為,主要原因是內地來港投地的發展商增加,競爭加劇,為投得地皮,出價相對較高,因而拉高地價。 建築費減工人加薪 成本不變 不過,現時本港大部分建築材料來自內地,由於人民幣貶值,建築費有所輕微回落,最新建築工程投標價格指數(BWTPI)跌約1.4%,不過建造業人手不足,勞工短缺率由去年數季介乎8至10%,至近季已上升至15%,建築工人的薪金調升,互相抵銷下,整體成本仍維持平穩發展,對地價高企無直接影響。 以薄扶林貝沙灣作例子,項目第一期於2003年樓價低迷時開售,當時個別單位呎價僅4,000餘元,現時項目呎價逾2萬元,反映發展商推盤定價,主要視乎當時市況及整體經濟環境,地價未必成為決定因素,如市場氣氛良好,定價亦會較為進取。 香港市民大多抱有「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寄望可安居置業,他認為,早年房屋供應不足,導致供求失衡,為近年樓價飈升的成因,隨政府近年來已積極覓地造地建屋,可望未來3至4年的房屋供應目標會達標,藉以紓緩本港樓價升勢,甚至會有下調的空間。 政府曾提及長遠需要約1,200公頃用地發展,他亦憂慮長期的土地供應,能否持之以恒,因此對2030+研究,以及新市鎮發展計劃感到認同。 岩洞發展爭議少 應加快推行 對於政府有意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土地,他指,不論發展郊野公園、棕地、岩洞及填海等增地方法都可圈可點,但為解決房屋失衡的局面,理應多管齊下同步進行。 從開支角度來看,填海因涉及泥沙等材料及工程,耗資成本將會最重;相反,郊野公園等邊陲綠化地改劃,成本雖低,但因涉及環保生態問題,惹起的爭議的可能最大。不過,他認為現時有部分劃作「綠化地」的用地,實際的綠化率及生態價值其實不高,人流稀疏,成為荒廢地,某程度適合考慮研究改劃其他發展,釋放更大的價值。 至於岩洞發展可行性較高,能將污水處理廠及數據庫等遷進岩洞,騰出更多政府用地,爭議及成本相對較易接受,可考慮加快推行。 撰文: 鍾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