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6
經濟日報
自從去年底辣招釐印費提升至15%後,市場上最大的改變是,未擁有物業的名字變得愈來愈渴市。
前線同事滙報,當今令買家煩惱的並不單是買甚麼單位,苦惱的是用甚麼名字買物業,可以省回一大筆可觀的釐印費。
除了首置客外,不少買家以往都是夫妻聯合置業,現在流行的做法,卻是將聯名物業先轉到其中一人名下,令到夫妻其中一人可以多一個名額用舊稅率置業。
由於名額始終有限,每個名字只可用一次,結果造成買家一次過購入多個單位,亦即是行內所說的「一客多食」,透過一份買賣合約,同一時間買入多個單位。
真正上車客卻欲購無從
這種現象在新盤市場非常普遍,發展商也鼓勵買家多購單位,往往給予大手買家優先揀樓,在過去5個月,全港28個主要新盤中,有421份一客多食的買賣合約,涉及金額高達170億元,佔整個市場成交金額約25%。
這個漏洞固然對只買1伙的用家不公平,他們往往只能等一客多食的投資者先揀,抽中的機會很明顯比投資者低,仇富的心理自然會累積,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
再者,一客多食的買家多較傾向購入多個細單位上車盤,進一步方便資金流向細單位,令真正上車客只能望門興歎。
何況一客多食的現象,只能發生在新盤市場,偏幫發展商的印象更是揮之不去,甚至有評論認為,眼見政策有這明顯漏洞也不行動,政府打壓樓價實際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而已。
政府若不及時修例,堵塞這個漏洞,除了有欠公允外,對政府的聲譽及威信也實大打折扣。
撰文:
李峻銘 世紀21奇豐主席及行政總裁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