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推出首置上車盤的重要性,是有資格申請政府資助房屋的全港住戶比例達至近8成,讓香港進一步跨向「星洲模式」。
但星港兩地的分別,是新加坡的8成住戶已居於政府資助房,香港則只是8成人有資格申請,香港要做到如星洲般人人樂安居,關鍵是能否找到足夠土地興建資助房屋。
港8成住戶 合資格申資助屋
特首林鄭月娥6月29日召開新房策記者會,公布「娥六招」。知情者指,主調其實是調整房策,樓市重點不再是私樓,而是資助房屋。
所謂資助房屋,包括出租公屋、居屋、綠置居,及以試驗形式推出的首置盤,4類資助房屋涵蓋不同收入及資產人士,階梯逐漸清晰成形。
合資格申請4類資助房屋的住戶總數已佔香港住戶總數近8成,雖然是向星洲組屋模式邁前一步,惟只限於合資格申請。
資料顯示,新加坡逾8成人口居於由政府興建的組屋,反觀香港只有逾3成住戶居於出租公屋,另有約15%居於資助出售房屋,即總佔比僅約46%。
消息人士表示:「現在香港的問題是不夠地;有地,就有8成人可跌入資助房屋網。」
倘有地,下一輪值得深思的問題是,香港是否有足夠公帑承擔大量人口靠政府資助上樓?資助房屋涵蓋8成住戶是否一個上限?
資助月入7萬家庭上車 惹爭議
政府發表的《香港2030+》報告書指,香港未來需要多建100萬個單位,公私營比例是6比4。知情人士估計,政府要對增加相關資助房屋的額外承擔每年約100多億元,以政府每年3,000億元開支計,並非不成。但更值得深思是,應否進一步用公帑資助更多人上車。現時首置盤申請人月入介乎57,001至74,100元之間;對於資助月入逾7萬元的高中產家庭上車,早前已惹起經濟學者質疑。若港府進一步上調接受資助上車人士的月入上限,必須向納稅人解釋,公帑是否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