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造地受關注,東涌新市鎮拓展計劃正進行,該區區議員認為,東大嶼都會可提供大量房屋外,亦帶來經濟及就業機會,惟居民對發展期長和海洋生態保育表示關注。
區議員:須基建配套支援
政府挑選了「5加1」的維港以外填海選址,5個近岸填海地點包括屯門龍鼓灘、北大嶼山的小蠔灣和欣澳、沙田馬料水及青衣西南,另外亦擬發展人工島,打造東大嶼都會,土地面積逾1,000公頃,初步估計可容納40萬70萬人居住,提供約20萬個就業機會。
該區區議員鄧家彪認為,東涌亦正進行新市鎮拓展計劃,區內不少用地由填海所得,透過填海造地為區內居民普遍所接受,而東大嶼都會可望帶來房屋及經濟就業發展,但認為必須有基建配套支援。
鄧氏指,現時北大嶼公路往機場經常塞車,東涌南、西延線鐵路發展緩慢,隨着新市鎮拓展,料區內人口將增至20萬人,惟區內交通及社區設施等明顯出現滯後,不少居民亦認同長遠對海洋生態存影響。
對於政府研究新技術減低對海洋環境的損害,他認為興建海岸公園原則不太可行,應從施工技術上緩減相關影響。
另一議員郭平指出,東涌一帶有多項填海及大型基建工程,某程度上對沿岸的海洋及生態價值退減至低水平,同時亦了解房屋等需求,認為可就東涌新市鎮拓展、小蠔灣及欣澳進行填海,不過東大嶼都會涉及規模大,並牽涉許多高生態價值地點,不易開發,另外填海發展期長,應優先開發棕地及私人農地解短中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