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20, 2024 星期五 大致多雲 29° 84%

覓地建屋 漸向公營樓傾斜

2017-01-27    經濟日報
私樓供應達標,但公屋房屋短絀,是去年施政報告房屋部分的寫照,一年過去,這個局面仍然未有改變。為了扭轉個尷尬局面,施政報告的新增土地大部分撥作公營,土地供應的天秤開始傾斜向公營房屋。 今年施政報告算是今屆政府就房屋、土地政策成效的大總結,亦盡量列舉了可以作為政績的數據,尤其私營房屋方面十分亮麗,例如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市場的供應量最新為9.4萬伙,比起上屆時的6.5萬伙,固然大增45%,而相較去年施政報告提及8.7萬伙,一年來亦有7,000伙的滾存增加。 其餘數據如今個財政年度,私樓土地供應1.9萬伙,連續3年達標;2012/13年至2016/17年5個財年,推地5.1萬伙,較之前5年倍增等等,也充分反映政府增加私樓供應的信心。 公營房屋不足 缺地最大原因 不過,另一邊廂,公營房屋卻繼續短缺,其中預算2016/17至2020/21年公營房屋總供應9.45萬伙,包括7.18萬伙公屋及2.26萬伙資助出售單位,固然相較長遠房屋定下10年20萬伙公屋、8萬伙居屋距離甚遠。 如果比較2016年施政報告所提及,2015/16至2019/20年總供應9.71萬伙(政府今年將期內的建屋量下調至9.31萬伙),實際上是減少2,600伙,見到公營房屋供應不理想的情況,其實正在惡化。 公營房屋供應滯後,背後最大原因自然是土地問題,例如手頭建公營房屋的土地只有23.6萬伙,距離長策目標仍然缺4.4萬伙的土地,而運房局又指過去6年諮詢過區議會的公營房屋項目,8成並非「熟地」。 所以公營房屋要追落後,自然在土地配合不能夠放慢手腳,例如今年施政報告提及新覓得25幅用地作房屋發展(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為26幅),所能夠興建的約6.1萬個單位,多達87%屬於公營房屋(5.3萬伙),只有8,000伙為私營房屋。 9:1這個比例在政府分配公營房屋用地上算是偏高,除了較長策定的6:4為高,如果比較政府在2013年及2014年施政報告覓得大批土地改劃,當時公私營比例分別是6:4以及7:3,可以見到土地供應側重公營房屋的情況是日漸明顯。 靚地撥作發展 有如天價資助 除了覓到的一些新增用地外,在大型發展項目上也有這個趨勢,例如啟德發展區,原本只規劃了啟晴邨、德朗邨兩個大型公屋,合共約1.3萬伙,但經過幾次放寬密度及改劃後,最新更大手筆將鄰近沙中線土瓜灣站約6,000伙撥作公營房屋。而公私營房屋比例原本為6:4的古洞北及粉嶺北發展區,亦研究上調公營部分用地的密度,務求推高建屋量。 更多土地撥作公營房屋,對於輪候上樓、等待公屋上車的市民自然是好事,但部分市區靚地,如啟德區內的海景地皮,市值不菲,以區內樓價、地價水平,撥作公營房屋則如同提供天價資助,這應該是追趕公營房屋供應量,又缺乏大量可用熟地的代價。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