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0
經濟日報
香港樓市從來都是消息市,一幅超貴價地皮、一個信息、一宗成交、一個新盤熱賣,尤其是旺市時特別容易起哄,傳言四起。
市場傳言多 官員憂無限解讀
唐榮曾聽過一位官員說過,香港樓市很敏感,最怕市場無限演繹和解讀,像表示因應市場情況,不時檢討辣招,好市時會被演繹為加辣,市況不好又會被認為政府有意為樓市鬆綁,就算完全不作反應、又沒有新措施,亦可能被認為港府再無辦法,撤手不管,尤其是現屆政府接近換班時期,這類傳言演繹將更多。
像上星期又傳出,有不少投資者以首置客身份入市,而且利用一份合約連購多伙仍只計算一份印花稅的原則,避免遭徵收15%辣招稅。政府將收緊有關豁免安排,不過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否認有關說法。
有市場人士分析,這類傳言有時候被利用作推動樓市更火熱的手段,舉例像傳政府即將有新的規管措施出台,一定要趕搭尾班車,可以避過新措施,能夠慳回一大筆使費,對業主來說,又變成要賣趁手,適合的買家將會愈管愈少等等。
逢周五加辣?恐成炒作藉口
又或日前有券商指出,特首選舉過後,政府出招時便少了選舉風險,所以逢周五都有可能加辣,建議政府將首次置業以外的差餉調高至雙倍、甚至3倍,實際是將加息周期提早,增加業主每月的按揭負擔,迫使他們將樓盤推出二手市場。
唐榮認為,增加差餉的機會不大,包括行政成本、是否涉及修例等等,雖然市場大部分租約都是全包宴,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估計大部分收租業主一待1年期的死約完結後,會即時把支出轉嫁租客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最讓唐榮疑惑的反而是逢周五都有可能加辣,眾所周知,政府一些新措施或動作,多採用周五下午四時,股票市場收市後才公布,主要避免造成金融市場的混亂,「逢周五」會不會變成另一個炒作的藉口?這個星期五沒有出招,要入市就快一點、說不定下星期出手、就這樣不斷循環下去。
如果翻閱政府規管樓市的歷史,基本上是愈管愈升,僅成功遏抑成交量,近年首次出手要追溯至2009年10月,特首曾蔭權管治的年代,推出2,000萬以上物業按揭上限6成等措施,當時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樓樓價指數為131.7點,最新今年1月的樓價指數則為309點,樓價上升了135%。
到了梁振英管治的年代,首次出招是2012年9月,持有多個按揭物業借款人入息比率上限下調為4成等,當時的樓價指數是217.8點,今年1月樓價較當年,大約上升42%。
可以這樣說,港府現時是騎上虎背,有人建議逐步放寬規管,以釋放二手盤源,增加市場的可買單位供應,但有誰願意負擔一放就亂的可能風險呢?
港府最有機會下月出招?
完全不管,如唐榮過去所指,港府所受的壓力會不斷增大,現屆政府可以拖3個月,下屆政府避不了,再出手管,又是否繼續愈管愈高?
唐榮過去已多次提及,政府出招多是依照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樓價指數,只要連續兩個月,每個月的升幅超過2%,尤其是中小型住宅樓價急升,政府便極有機會出招。
這兩天將公布最新2017年2月數字,若按月升幅超過2%,港府理論上可以提早分析3月的成交數據下決定,4月份將步入港府出招的可能月份。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