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經濟日報
上星期談到美國息口難升,對全球資產市場產生穩定作用,香港受制於聯繫滙率,香港的房產價格與美息口有極高關連度,至於負面因素,也是不可不防。
當然,目前最大的隱憂是發展商的定價態度,一手供應多,銷情緩慢,是鐵一般的事實。
回想1997年,新地的帝琴灣低價開售,迫使長江的鹿茵山莊開售僅僅4天也減價促銷,連之前高價時已簽約出售的單位,也要跟隨其他單位一併減價。
直至1998年,香港兩大發展商在青衣再爆發減價戰,新地一夜之間將曉峯園減價17%,與長江的盈翠半島搶客。金融風暴加上供應大增及財政壓力,迫使發展商出此下策,即使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展商也未有大舉劈價散貨。
發展商寧增優惠 穩樓價
不過,當今發展商實力雄厚,未見巨大財政壓力,難望貿然劈價賣樓。倘若樓價急促向下,對發展商的存貨及土地也會帶來減值。
發展商如今用市價賣樓,寧願增加優惠,增加更靈活的付款辦法,甚至直接貸款給買家,務求樓價保持穩定,相信是與發展商認為將來的土地供應始終有限,對樓價仍保持信心有關。
除非全球經濟金融出現大動盪,否則發展商再次爆發減價戰的機會甚微。
當然,經濟下滑對上車一族影響最大,他們需要倚靠收入去供款,加上未來供應也集中於細單位,若要投資收租,不適宜選擇此類單位。不過對於用家來說,不買樓也要付租金,只要樓價不再有大跌的空間,買樓仍有利於年輕人儲蓄。
而且,即使市民不去置業,金錢也大概會花費在生活其他方面。擁有自己的物業,在當今資金氾濫的年代,絕對是上策。
撰文:
李峻銘 世紀21奇豐主席及行政總裁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