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1
東方日報
一年過半,香港樓價仍然高企不下,租金更迭創新高!樓價癲升,普羅市民上車難,可公屋上樓無期,租金又不斷上升,基層生活真的百上加斤!
過去特區政府施政無法令樓市降溫,那是否應考慮將物業投資市場與市民基本住屋市場分開處理,以提高住屋政策的效率?否則長此下去,市民怨氣日積月累,後果難料!
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五月份中小型住宅售價指數再創新高,按月升約百分之一點一五,按年則升約百分之二十一點二,首五個月升幅達百分之八點五。可見,樓價與市民的負擔能力距離愈來愈遠,沒有能力做業主,就惟有繼續一邊租樓,一邊抽居屋或輪候公屋。
另一邊廂,五月份本港私人住宅租金指數亦同樣創出新高,且已連升六個月,今年以來累升百分之四點一五,反映就連租屋一族的住屋支出都在上升,但工資升幅卻難以追及,再加上交通和教育開支,基層家庭日子實在難過,應對的方法,就是愈住愈細,將住屋要求一降再降。
無可否認,雖然美國已啟動利率正常化,意味低息環境結束,但觀乎美國的經濟表現,加息速度不可能太快。長期量寬下,全球資金氾濫的情況短期內難全面逆轉,物業投資需求殷切依然是全球性的現象,一時三刻無法單靠一地的主觀願望來改變。理論上,物業價格可升可跌,物業投資者須自行承擔風險。可是,日益嚴峻的基層住屋問題,並不能單靠基層市民自己來承擔解決,政府如何善用公帑以滿足住屋需要,無疑是責無旁貸的。
事實上,政府施行了數年的「逆周期」措施和土地政策,證明未能扭轉樓市癲升局面,是否應適時檢討,縮窄打壓範圍,設法搞活二手中小型住宅市場的流轉,並着力增加津貼房屋的土地供應來應對問題?當前樓價飛升,除了是長期量寬下資產泡沫使然外,政府用「藥」不當,所謂的「辣招」不但未阻樓價上升,更變相令物業二手市場冰封,扭曲了樓市正常運作,導致一手新盤主導了成交,樓價高不可攀,變相是幫倒忙,政策檢討無可避免。
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樓價高企的問題,二十年過去了,不但沒有徹底解決,更在變本加厲,港人當前尚能節衣縮食苦撐。可是,一旦外圍風險急劇上升,本地經濟、就業市場和資產價格受挫,潛藏的社會危機實在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