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2, 2025 星期日 陽光充沛 19° 34% 寒冷天氣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貨櫃碼頭上蓋建屋 可提供150公頃地

2017-06-30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房屋用地短缺,近日有建議提出利用葵青貨櫃碼頭的用地發展上蓋建屋,曾參與多項基建工程項目的凱達環球執行董事、建築師鄭育良相信在建築角度上有關建議可行,只要詳細研究設計、環境及土地用途方面的問題,估計社會認真討論下,最快在五年後就可開始發展,可提供最多約一百五十公頃的住宅用地。   佔地約二百八十公頃的葵青貨櫃碼頭,已由最初處於香港邊陲位置,變為處於市區內。團結香港基金早前就提出,另覓地點填海搬遷碼頭,將相關用地用作興建房屋。前工程師學會會長周明權本月初更建議在繼續讓碼頭運作的情況下,發展碼頭上蓋興建「空中新市鎮」。   曾參與包括機場客運設施、鐵路車站及車廠等多項基建項目的凱達環球執行董事,建築師鄭育良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雖然當局未來會通過填海等方式拓展土地建屋,不過由於涉及填海影響生態等難題,時間上難以掌握。短中期內,土地不足難題仍成增加供應的障礙。他指在建築角度及技術上,他認為發展碼頭上蓋是可行的,「不是天馬行空」。   鄭解釋目前碼頭主要分為多層式貨倉及露天貨櫃場兩部分,可以發展上蓋的主要是貨櫃場的空間。他指目前貨場一般最高會有七個約三米高的貨櫃疊在一起,連同移動它們的龍門架,大約需要預留約三十米的空間。他指目前已有部分的屋苑設有巴士總站或車廠,其高度最少就有十米,再加上商場等,平台高度已有約二十米。   由於貨場仍需留若干距離放貨櫃,故鄭同意興建支持上蓋建築的結構柱網可能是一個挑戰,但他認為工程技術上可克服。他指亦可以考慮引入新的技術,如日本及美國已有自動化的貨場處理系統,高度大約都在三十米左右,更可節省部分運作空間,增加三成的貨櫃空間。   另一方面碼頭建屋或涉環境及景觀因素,鄭相信如鄰近的公路、吊機會帶來噪音或景觀問題,在布局上可以在住宅與道路或吊機之間設綠化公園等緩衝區。同時亦可將窗口以單邊模式面向較不受影響的一面,及用上隔音窗。而近年法例要求貨輪進入本港後需用低硫柴油,已能減少空氣污染。   鄭指出,建屋計畫仍有如高度限制、土地用途及環境等方面,需要詳細由社會討論。但若有關建議討論順利,他估計連同正常土地規劃程序或最快在五年後,就可開始發展。他指出初步評估,認為整個碼頭或有一百五十公頃可以利用建樓。至於貨櫃碼頭上蓋應建面積多大的住宅單位,他寄語政府,本港不應再延續現時劏房式的發展環境,「如果有土地資源,就應提供較高的人均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