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9
明報
【明報專訊】過去一年內地資金湧港,「北水」從投地到買樓皆愈來愈積極,本港住宅樓價累升逾兩成,並且屢創歷史新高。雖然傳統投資智慧指「升市莫估頂」,惟在目前市場一致看好之際,若有分析員能以充分理據提出相反意見,尤其值得重視。交銀國際研究執行董事劉雅瀚在專訪中表示,過去一年由內地流入本港的資金近1萬億元,規模與幾年前因美國聯儲局推出量寬(QE)湧入香港的資金相若,他擔心這兩大「水源」在未來12個月流走,加上新樓落成量增加,租金料跌一成,故預測樓價將大跌三成。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劉雅瀚表示,不少人均會以市盈率來分析股票「市盈率×每股盈利=股價合理值」,而他認為有關理論亦可應用於計算樓價的合理值,即「租金÷要求回報率=樓價合理值」。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本港樓價在過去7年半升近兩倍,劉雅瀚認為樓價升幅亦可以上述理論分析,「從2008年(第四季)至2011年美國聯儲局以QE印錢後,資金從美國流入本港,令資金成本下跌,投資者遂願意接受一個較低的回報率,故住宅租金回報率由5厘下跌至4厘,但期內租金升幅不多,主要是靠資金推升樓價;如果以股票市盈率的理論去看,便是企業盈利增長緩慢,股價上漲的主要動力來自估值提升。到2012至2015年樓價升幅與租金相若,租金回報率變化不大,這便是比較健康的升浪;若以股票比較,便是市盈率不變,股價上升主要由盈利增長推動」。
租金回報急跌 似97樓災前
2015年6月中旬A股爆發股災後,港股亦跟隨大跌,加上當年下半年有多個大型新盤入伙令租務市場受壓,故樓價亦曾掉頭回落,跌浪延續至去年上半年。惟劉雅瀚表示,去年6月英國公投脫歐後,歐洲及英國政治風險升溫,當地資產的投資價值大跌,環球資金於是轉投美元資產,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故過去一年內地資金便湧入本港,他估計規模近1萬億元,當中約兩成多流入房地產。
「內地資金是次湧入本港,最簡單是買樓,開張支票來港便可支付樓價首期,估計涉及資金達2000多億元;另外,北水過去一年來港購買保險及股票,估計分別涉資2000多億元,雖然資金不是直接流入樓市,但也會有溢出效應。經樓市、保險及股市等渠道流入的北水比較容易統計,累計料達8000多億元,加上其他渠道的資金總和料達1萬億元,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曾表示因為美國QE而流入本港的資金規模亦只是1萬億元。」
事實上,即使聯儲局在去年底、今年3月及本月3度加息,將美元1個月同業拆息(LIBOR)推升至1.22厘,惟在資金充裕的情况下,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今年以來未有跟隨美股向上,反而慢慢回落,昨日收報0.45厘,令港元與美元銀行同業拆息的差距高達0.77厘(見圖)。
北水湧港令樓價急升,中原城市指數(CCL)最新報159.12點,過去1年升23%。根據劉雅瀚的分析,期內住宅租金升幅僅4%,故樓價其中兩成升幅,是租金回報率由4厘下降至約3厘所致;該回報率在12個月內顯著下跌,上一次已是1997年,當年樓價見頂回落,其後5年大跌七成。
劉雅瀚強調,值得警惕的是,過去1年湧入本港的1萬億元北水,以及較早前因為QE而流入的1萬億元國際熱錢,在未來一年隨時可能流走,令租金回報率由現約3厘重返1年前的4厘水平,意味樓價將因此大跌兩成,「聯儲局已表明將於年內退市,特朗普又計劃大幅減稅,這將提高企業於美國投資的稅後回報率,料可吸引資金回流美國,目前停留在港的1萬億元國際熱錢或因此流走;北水方面, 銀監會早前出台的新規例對銀行資產負債表提高要求,銀行原屬『表外』的貸款要『歸表』,結果銀行唯有收緊借貸,內地市場利率今年以來已上升不少,我覺得內地信貸環境仍有很大挑戰,過去一年流入本港的北水因此亦有班資回朝的壓力」。
未來3年新樓落成增 租金料先跌一成
劉雅瀚表示,元朗、大埔及將軍澳等新盤在未來半年陸續交樓,而啟德及荃灣新盤亦快將到位,料未來3年每年新盤供應量介乎1.6萬至1.8萬伙,連同每年公屋落成1.3萬伙,公私營房屋每年新供應將介乎2.9萬至3.1萬伙,料超過每年新增住戶2.7萬,令新樓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議價權將由業主轉向租戶,導致整體租金下跌一成,「未來3年有不少逾500伙的大型新盤落成,某一業主若不主動減價招租的話,假如隔鄰業主劈價成功租出單位,市場租金便即時回落,原本不減租的業主可能要丟空單位1、2個月後才可以更低價租出。只要盤源足夠多,便難以維持高租值,這便是市場定律」。
劉雅瀚總結道,自己預測樓價於未來12個月下跌三成,是負責任的預測,「我覺得未來一年住宅租金下跌一成的機會很大。至於資金會否流走令樓價進一步下跌呢?要預測資金流向是十分困難的,但我覺得目前自己手上好像有兩張牌(國際資金及內地資金),只要其中一張開一隻『煙士』(Ace)出來,我便有機會Blackjack(21點)。目前租金回報率已跌至(約3厘)低位,只要任何一邊有資金流走,要求回報率便會重返一年前,我覺得這是必須留意的風險。即使資金在第13個月才流走,我(12個月流走)的預測錯了,但我覺得有需要提早預告予物業市場參與者」。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