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
經濟日報
我曾發表一篇題為《地段模糊化》的文章,大致評論市區和新界住宅呎價差距漸拉近,發展商近期在九龍和新界開售的新樓,定價基本持平,有時新界樓甚至貴過市區樓。
雖然可解釋是選用建材、設施配套、座數密度等產生造價差異所致,然而,市區地價卻一向高於新界賣地價,故筆者還是一直感到疑惑,為甚麼會出現地價模糊化的現象呢?
直至本月初,總理宣布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家發展重點,計劃將大灣區內的九大城市和香港及澳門連結整合,成為匹敵日本東京灣區或美國舊金山灣區等世界級大灣都會。
我們生活的香港,憑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加上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以及具備相對完善的醫療、教育及治安等條件,還有接軌國際的金融業和服務業,因此香港大有機會吸引灣區各城市的精英階層進駐香港定居及創業,在外來需求量大增及大灣區大好的投資增長起點驅動下,無可避免會進一步推高香港的資產價格。
春江鴨積極增磚頭資產
香港政府早前為遏抑樓市重徵15%的從價印花稅,卻因為人民幣貶值陰霾揮之不去,致重稅也不能阻止北水注入香港樓市。更諷刺的是,在美國加息的同時,本地銀行卻對按揭息率不加反減,無疑降低了市民置業的成本。
事實上,目前多數市民認定政府無法提供足夠的住宅用地,而面對港珠澳大橋通車在望,粵港澳大灣區的確立,香港市民已驚覺大時代即將來臨。個別觸覺敏銳的投資者,更創意變通使用首置避開了從價印花稅,機靈地增加手持的磚頭資產,所以最近市場頻頻傳出首置客一口氣買入多個住宅單位的個案。
相信不久後,當香港市民愈多認知整合大灣區背後的意義,將會有更多等待樓價下跌的市民夢醒!有能力的會更積極盡快入市,以等待日後樓價升幅,賺取可觀的回報。
或許有讀者覺得本港樓價已經和市民收入脫節,常理看樓價應該離見頂回落不遠了,我會建議你審視環球各都會灣區的樓市資料深入分析,從中找尋自己的答案吧。
撰文: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專家論市